网络通信 频道

挡不住的趋势

    以世界为版图

    其实说到国际化,如果要计算在全球各地的据点,趋势科技只有26个单位,比起美国的微软、日本的新力索尼(Sony)或北欧的诺基亚(Nokia)都差得多了,如果要计算业务营业额的来源,趋势科技也只有50%来自亚洲以外地区,并不特别分散,但是如果说到决策的过程,就可以感受到趋势科技真正国际化的文化。最初在评价各种必要的功能时,我们从未以某一国为中心去衡量,而是以世界为版图,衡量各国的强处、方便性、发展性,逐渐组成了如今这样相当多元的组织。

    台湾是趋势科技的研发大本营,也是我们的生根之处。台湾的理工科学生素质好,电子电脑业的体系又完整,因而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工程师,不但脑筋好,机动性又强,趋势科技多年来建立了亚洲顶尖软件公司的声誉,更有利于征聘才华横溢的一流工程师,虽然我们在硅谷、日本、南京、德国也分别拥有研发部,但是时时都在台湾吸收勇于接受挑战、渴求新知的天生软件好手加入大本营。

    美国是IT业非常先进的国家,一切尖端技术都在硅谷发生,趋势科技美国总部便设在硅谷的Cupertino,就地取才,争取硅谷一流工程师加入,发展最尖端的网络防毒技术;同时美国在商业管理、高科技营销方面毫无疑问是世界优秀,趋势科技便把市场营销总部设在美国,利用美国人的特长帮助公司建立适当而有系统的管理制度。美国虽然在营业额方面比起亚洲只占趋势科技的小部分,但是明正确信,惟有在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强化趋势科技的全球实力,因此积极在此建立完善的科技研发基础,而美国实事求是的科技分析师与挑剔严格的企业客户,的确给予我们必要的激励,督促我们不断增强产品的技术,并且变得更简单易用。

    至于欧洲,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恰恰适合趋势科技的弹性决策本质,在此我们可以说是尽情发挥,适应欧洲各国经销模式,同时在德国也撷取它的科技优势;德国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最为严格,但是通常愿意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趋势科技便把欧洲总部设在德国,经常与欧洲各大公司合作测试产品,寻求反馈,以不断增加产品的功能与可用性。

    菲律宾的大学毕业生英语流利,资源充足,追求上进,学习能力强,而且一般来说,个性温和,乐于服务,趋势科技便把全球客户服务中心设在马尼拉,实行7天24小时三班制的全年无休服务,不但成本低,而且不愁没人愿意上夜班。伟钦自从一年半前从美国调派来此地总管防毒回应与服务,竟然乐不思蜀,他总是称赞菲律宾的工程师,一再肯定趋势科技当初选择菲律宾而非印度的决策高明。

    日本是趋势科技的总公司所在,占有最大的防毒市场,也是资金的来源所在。由于趋势科技在日本是少有的防毒软件公司,加上日本的资金稳定,股市机制健全,因此便在日本股票上市,既与竞争者有所区别,在日本独领风骚,又能享受欧美投资者分散投资的青睐,在日经股市自然比在纽约证券、台湾或香港股市能吸引更多投资人的注意。

0
第1页:序一 张维迎:家族企业如何变成跨文化国际公司第2页:序二田 溯宁:把握趋势第3页:序三 秦朔:张明正的微笑与趋势的快乐资产第4页:序四 杨国安:与众不同的华人全球化企业第5页:作者序一 张明正:挡不住的趋势,不变的价值第6页:作者序二 陈怡蓁:感恩的心第7页:前言 张明正:我为什么创业第8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张明正是谁)第9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乡下孩子)第10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居安思危)第11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不归路)第12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速成班)第13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天下》编辑)第14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不断电系统)第15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卖身契)第16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掌握命运)第17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创立趋势科技)第18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没有厕所的办公室)第19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出卖技术)第20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病毒新商机)第21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弹尽援绝)第22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转变策略)第23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虫虫危机)第24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损失千万)第25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破落户的春天)第26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创新与改变)第27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品牌攻防战)第28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企业识别系统)第29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再创新局)第30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策略的形成)第31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注)第32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联盟)第33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大客户)第34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家)第35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找些乐子)第36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中心思想的形成)第37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真善美的精神)第38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3C文化)第39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培训与学习)第40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从CEO变起)第41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不一样的资产)第4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存在或不存在)第4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创业的目的)第4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美满的现况)第45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丛林中的捷豹)第46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成长是生存的不二法则)第47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始为家天下)第48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需才孔急)第49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活的企业)第50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打破日本神话)第51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上市前关关考验)第5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秘密会谈)第5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不为人知的秘辛)第5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飞向天空)第55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三个坚持)第56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前奏曲:摆脱OEM)第57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变奏曲:各吹各的调、杂乱无章)第58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交响曲:全球走红)第59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残酷的现实)第60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接二连三)第61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一时风光)第62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逐泡沫而流)第63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曾经迷惘)第64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错误与失败)第65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泡沫之后)第66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暴风雨过后)第67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独门功夫)第68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继续向前航行)第6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红色警戒)第7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防毒空窗期)第71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反被动为主动)第72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尼姆达大姐大)第73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服务定江山)第74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攻击SQL漏洞)第75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SARS的启发)第76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冲击微软)第77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It's so Big!)第78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发奋图强)第7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七种策略一齐UP)第8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策略的形成)第8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奇遇)第82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台风与人情味)第83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慕尼黑夜未眠)第84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2003生力军)第85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以世界为版图)第86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胸怀世界)第87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语不惊人死不休)第88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哈佛座上宾)第89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决策过程)第90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胜读十年书)第9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直觉的涟漪)第92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与职业)第93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者的四个陷阱)第94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竹林七贤)第95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六君子)第96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忠义之士)第97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惯性思考)第98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各自的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