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挡不住的趋势

    创立趋势科技

    “你记得那个软件保护锁吗?”明正念念不忘当年为了保护华夏资讯的知识产权,偶尔发展出来的副产品T-Lock,那是一个把软件与硬件锁在一起,保护软件免于被盗拷的外围装置,必须把硬件插在打印机接口上,软件才能开始运作。

    “叫我如何能忘记?你把所有储蓄都拿去为它赎身。”我不是没有埋怨的,卖了华夏资讯,好不容易有了三四百万台币的收入,明正却拿去与屏东帮朋友投资开办了一家叫做“映之旅”的MTV,半年内全部赔光,最后又把仅剩的40万还给永大电机,买回T-Lock的专利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赴美时,落得口袋里只有两千美元养家糊口。

    “你别小看它,那可是我东山再起的秘密武器。”

    原来明正收集了美国从事软件防盗拷业务的公司资料,发现其中最具规模的一家就在洛杉矶橘郡,叫作彩虹科技(Rainbow Technologies),它所生产的保护锁电源设计上有瑕疵,时常干扰了软件的正常运作,但是它仍然算是这个行业的翘楚。

    “我可以去争取为他们改进固件(firm ware)的设计,再以优惠价格在台湾生产制造。”

    “你要从事代工的事业?”明正一向轻视没有创新技术的代工事业,我故意打击他。

    “不!”明正有点生气,自从老二出生、搬到加州之后,我对家庭经济十分没有安全感,当他提到创业,我不再兴冲冲地附和,却有意无意地泼冷水。

    “这叫ODM,由我们设计兼制造,他们负责行销。”明正表白心志。

    多年夫妻,我也知道明正决心要做的事是没有人拦得住的,再泼冷水恐怕要兵戎相见了。于是我们开始积极与彩虹科技接洽,同时在台湾寻找固件工程师,更进一步改良T-Lock原先的设计。幸运地,彩虹科技的创办人兼总经理华特(Walter Straub)十分欣赏我们的新设计,也觉得交由台湾生产是个好主意。

    我们争取到第一笔大生意,兴奋莫名,夫妻两人就去南湾的日本料理店大快朵颐。我们都嗜好生鱼片,每当有值得庆贺的事就“残残猪肝切一块”地去大吃一顿、小酌一番。这个夫妻间的传统至今未改,再大的生意成交、再美的梦想成真,还是吃生鱼片、饮清酒庆祝,只是如今“切猪肝”比较不心疼了。

    “嗨!Jenny,我们要付款了,麻烦你把账单寄过来。”彩虹科技英俊的爱尔兰籍财务经理打电话给我。第一批T-Lock已经交货,显然对方十分满意,才会自投罗网要付款。直到这时,我们才想到必须去登记一个公司以便收款,否则岂不是白做工吗?

    1988年11月5日,明正生日那一天,我们在加州注册的Trend Micro Incorporated正式成立,资本额5000美金。创造趋势就从这里开始!明正是老板,我是唯一的员工。你若问明正为什么要和太太一起创业,他一定会告诉你:“太太是廉价劳工啊!”千真万确,不只廉价,根本免费!我一直到趋势创业两年之后才正式开始支领薪水。

    隔年春天,我们说服我的妹妹陈怡桦跟着在台湾创办“趋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怡桦是政大哲学系、美国达拉斯大学国际商管与资讯管理双科硕士,刚刚返台在《联合报》轻轻松松地当编译。姊姊在水深火热地创业,妹妹岂可见死不救?于是怡桦自此也就加入趋势廉价劳工的行列,所幸少领的薪资都算是认股,才不至于太吃亏。

    台湾趋势的公司名称是依Trend的意思翻译过来。当初为公司命名时,我想既然是高科技公司,就要永远跟得上时代潮流,于是选取易记易懂的Trend为名,加上Micro则是赶时髦,著名的微软(Microsoft)、Sun Micro等等,不都加个Micro吗?我很得意名字取得不错,虽然没有去算过笔画,但似乎相当吉利。全世界的趋势员工(我们称为趋势人或“Trender”)也都喜爱这个永不落伍的名字。

0
第1页:序一 张维迎:家族企业如何变成跨文化国际公司第2页:序二田 溯宁:把握趋势第3页:序三 秦朔:张明正的微笑与趋势的快乐资产第4页:序四 杨国安:与众不同的华人全球化企业第5页:作者序一 张明正:挡不住的趋势,不变的价值第6页:作者序二 陈怡蓁:感恩的心第7页:前言 张明正:我为什么创业第8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张明正是谁)第9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乡下孩子)第10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居安思危)第11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不归路)第12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速成班)第13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天下》编辑)第14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不断电系统)第15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卖身契)第16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掌握命运)第17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创立趋势科技)第18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没有厕所的办公室)第19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出卖技术)第20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病毒新商机)第21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弹尽援绝)第22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转变策略)第23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虫虫危机)第24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损失千万)第25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破落户的春天)第26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创新与改变)第27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品牌攻防战)第28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企业识别系统)第29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再创新局)第30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策略的形成)第31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注)第32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联盟)第33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大客户)第34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家)第35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找些乐子)第36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中心思想的形成)第37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真善美的精神)第38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3C文化)第39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培训与学习)第40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从CEO变起)第41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不一样的资产)第4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存在或不存在)第4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创业的目的)第4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美满的现况)第45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丛林中的捷豹)第46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成长是生存的不二法则)第47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始为家天下)第48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需才孔急)第49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活的企业)第50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打破日本神话)第51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上市前关关考验)第5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秘密会谈)第5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不为人知的秘辛)第5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飞向天空)第55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三个坚持)第56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前奏曲:摆脱OEM)第57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变奏曲:各吹各的调、杂乱无章)第58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交响曲:全球走红)第59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残酷的现实)第60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接二连三)第61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一时风光)第62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逐泡沫而流)第63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曾经迷惘)第64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错误与失败)第65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泡沫之后)第66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暴风雨过后)第67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独门功夫)第68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继续向前航行)第6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红色警戒)第7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防毒空窗期)第71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反被动为主动)第72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尼姆达大姐大)第73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服务定江山)第74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攻击SQL漏洞)第75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SARS的启发)第76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冲击微软)第77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It's so Big!)第78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发奋图强)第7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七种策略一齐UP)第8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策略的形成)第8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奇遇)第82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台风与人情味)第83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慕尼黑夜未眠)第84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2003生力军)第85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以世界为版图)第86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胸怀世界)第87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语不惊人死不休)第88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哈佛座上宾)第89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决策过程)第90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胜读十年书)第9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直觉的涟漪)第92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与职业)第93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者的四个陷阱)第94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竹林七贤)第95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六君子)第96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忠义之士)第97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惯性思考)第98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各自的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