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挡不住的趋势

    经济风暴的侵袭、网络神话的破灭,让全球企业大震荡。一场完美的风暴将改变多少海上船只的航向与命运。在风雨中搏斗的趋势科技,凭借什么才能够乘风破浪而出?滔天大浪、漫天风云中,可有何处是避风港?

    2001年夏天这场生死存亡的会议,考验着趋势高层主管团队十多位伙伴的智慧、勇气与友情。

    暴风雨过后

    当明正一口气说完三个风暴加在一起的严重性之后,股价将继续下降、公司市值缩水的残酷事实摆在众人眼前,沉重的气压闷得大家哑口无言,甚至不敢直视对方,似乎人人都觉得有责任,愧对彼此。一向接在明正之后发言的我,此时也进退失据,不知何以为继。

    出乎意料地,常被大家取笑为最悲观的CFO奈吉首先打破沉默:

    “前一阵子全球股票狂飙原本就是不合常理的现象,现在不过是开始修正而已。”他是面对投资股东首当其冲的人,早在这个会议的两个多月前,就已开始承受来自外部各方的压力,因此虽然一向保守,此刻却也成了最镇定、抗压性最强的人。他与明正二人历经新网趋势的患难,多次携手应付投资分析人的尖锐质询,早已培养出深厚的情谊与默契,在难堪的沉默中,他首先发言,意图安抚人心:“我们的市赢率曾经高达500以上,这完全不合理,即使现在回调到50以上,也还是高估,比起我们的同业,投资人仍给了我们信心加持(premiere)。我认为修正股价是正常、也是好的现象,只不过从前发给员工的股票期权铁定泡汤,如何稳住军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依你看,有没有可能回调?”工程部副总梁国屏实事求是地问,如果耐心等待还有机会回到高峰,就不必担心因为股票成废纸而产生的士气问题。

    “绝不可能再回到峰值的繁荣!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所谓泡沫就是这样吧!”奈吉斩钉截铁的语气断绝了大家最后的一丝妄想。负责扛业务的各区域主管都沉默不语,这一季度各个区域都有失误,谁也不敢推诿责任,但是下一季度有什么法宝能保证实现业绩呢?毕竟业务的成长要靠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等各部门的全体合作,光靠第一线的业务部门拚命推销也成不了大事,再说如果企业界削减对IT产品的预算支出,就是拚命推销也无可奈何啊!沉默中散发着一股悲观的气氛,难道互联网的改革梦真的一去不复返吗?难道过去六年来响彻云霄的新经济理论就这样轻易破灭吗?难道所有精英的努力都是枉然、没有留下痕迹吗?简单一句“泡沫”,就否决了一切理想美梦吗?

    “化成泡沫的究竟是什么?是股价、网络梦,还是网络本身?”我忍不住提出疑问。

    “网络本身不是梦!网络绝对是日后企业经营不可少的利器。我不相信经过这番洗礼,人类生活能够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更别提企业经营了!”怡桦立刻反应:“互联网没有化成泡沫,只不过大家渐渐认清它是一种必需的工具,会改进人类的沟通与生活,却不会全面推翻旧有制度,不会颠覆人类生活,也不是解决疑难的功能较多灵丹。”

    因为认清这样的事实,戳破了日益膨胀的泡沫,所以短视的投机家开始抽银根,有远见的投资家也开始不耐久候;资金烧得差不多而利润还看不到的企业捉襟见肘,开始困窘;大胆的梦想家少了基本面的支撑,逐渐转醒,原来互联网可以改进人类生活,却不能改变商业本质。终究投资股东要的是投资回报率;企业生存的法则是持续成长与获利;顾客要的是真正有效、有用的产品。这些都不能光靠梦想来维系!这是再现实不过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循环,必须环环相扣、各自得利才能持续下去。否则顾客看不到产品的效用,不能用之以增进它的竞争力,就不愿再掏腰包花钱;于是企业产品找不到顾客,自然无法持续成长获利;企业不成长,投资大众看不到未来远景,宁可把资金转移别处作为它用,何必送给网络公司去烧钱?这原是再清楚不过的因果关系,却因为新经济理论的盛行而被蒙蔽了。

    化成泡沫的也许是一夜致富的妄想吧!网络依然存在,并且架构越来越成熟,功能越来越多样,影响人类生活层面越来越广大,在可见的未来绝对不会消失,不是泡沫!既然互联网本身不死,在其上提供价值的网络公司无疑也有存在的必要,不可能全军覆没,为什么悲观呢?自小我就不信悲观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也不喜欢凝重的氛围。我总是愿意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愿意往光明面设想,也许继承自父亲的乐天,让我得天独厚,也许那本小时候读过,有点肤浅却很实用的书《人生的光明面》影响了我的个性;也许正如明正所说,我只是不谙世道艰难,无论如何,总之我是抗拒悲观,不放弃希望的。

0
第1页:序一 张维迎:家族企业如何变成跨文化国际公司第2页:序二田 溯宁:把握趋势第3页:序三 秦朔:张明正的微笑与趋势的快乐资产第4页:序四 杨国安:与众不同的华人全球化企业第5页:作者序一 张明正:挡不住的趋势,不变的价值第6页:作者序二 陈怡蓁:感恩的心第7页:前言 张明正:我为什么创业第8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张明正是谁)第9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乡下孩子)第10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居安思危)第11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不归路)第12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速成班)第13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天下》编辑)第14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不断电系统)第15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卖身契)第16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掌握命运)第17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创立趋势科技)第18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没有厕所的办公室)第19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出卖技术)第20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病毒新商机)第21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弹尽援绝)第22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转变策略)第23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虫虫危机)第24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损失千万)第25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破落户的春天)第26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创新与改变)第27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品牌攻防战)第28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企业识别系统)第29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再创新局)第30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策略的形成)第31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注)第32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联盟)第33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大客户)第34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家)第35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找些乐子)第36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中心思想的形成)第37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真善美的精神)第38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3C文化)第39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培训与学习)第40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从CEO变起)第41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不一样的资产)第4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存在或不存在)第4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创业的目的)第4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美满的现况)第45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丛林中的捷豹)第46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成长是生存的不二法则)第47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始为家天下)第48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需才孔急)第49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活的企业)第50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打破日本神话)第51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上市前关关考验)第5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秘密会谈)第5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不为人知的秘辛)第5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飞向天空)第55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三个坚持)第56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前奏曲:摆脱OEM)第57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变奏曲:各吹各的调、杂乱无章)第58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交响曲:全球走红)第59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残酷的现实)第60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接二连三)第61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一时风光)第62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逐泡沫而流)第63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曾经迷惘)第64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错误与失败)第65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泡沫之后)第66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暴风雨过后)第67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独门功夫)第68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继续向前航行)第6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红色警戒)第7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防毒空窗期)第71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反被动为主动)第72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尼姆达大姐大)第73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服务定江山)第74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攻击SQL漏洞)第75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SARS的启发)第76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冲击微软)第77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It's so Big!)第78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发奋图强)第7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七种策略一齐UP)第8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策略的形成)第8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奇遇)第82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台风与人情味)第83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慕尼黑夜未眠)第84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2003生力军)第85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以世界为版图)第86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胸怀世界)第87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语不惊人死不休)第88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哈佛座上宾)第89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决策过程)第90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胜读十年书)第9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直觉的涟漪)第92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与职业)第93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者的四个陷阱)第94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竹林七贤)第95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六君子)第96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忠义之士)第97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惯性思考)第98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各自的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