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挡不住的趋势

    策略是致胜的关键。

    当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日中天,不遗余力地打击我们时;当我们的团队战役失利,流失客户时,明正总是镇定地稳住阵脚,告诉趋势人:“我们的策略会成功,只要我们在执行上少犯错,一心一意,像打太极拳般一招接一招绵绵不断,稳稳地发出,他们一定会露出破绽,届时我们必将一击成功。”

    在我任职《天下》杂志的两年期间,高希均教授曾鼓吹“错误的决策比贪污更可怕”的观念。他说的是政治;但是运用到高科技的商业经营似乎也能相通。

    看看英特尔差点因为不承认Pentium处理器的浮点运算问题而造成公司危机;微软只因互联网策略的延误,如今气喘吁吁地追赶雅虎;网威更因贸然进攻客户端(Client)软件的策略而一败涂地。

    在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界,一个错误的策略,足以危及公司的生死存亡。11年来,我们在经营管理、用人政策、宣传广告……各方面都犯过很多大错,幸亏在最主要的策略方向上,明正一直把持谨慎,很幸运地,不曾因为重大的策略缺失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我与明正在1992年订出的“FAME”主轴策略,沿用至今不曾出错,虽然中间经历过种种考验与挑战,也曾有过摇摆不定的时候,但如今看来却似乎愈挫愈勇,历久弥新。

    策略的形成

    为了筹备1992年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的第一届趋势国际会议,明正与我在洛杉矶忙翻了天。筹划大纲、制定主题,与台北的怡桦、金娥天天紧密联络。安排来自世界各地与会人员的住宿、三餐、余兴节目等上百种琐事之外,最重要的是明正的演说内容“趋势科技的策略与未来走向”。

    身为总裁,他的宣言关系公司命脉,如果不够强劲有力,很难激发士气,带领当时50多位同仁、海外分公司以及33国经销商向前冲刺。明正满腹策略,问题是如何简单扼要地宣示,让大家都记得住,知易行也易呢?

    那时我们已搬到加州托伦斯市一栋新房子里。1991年11月,我在厨房准备三四十人的感恩节晚餐,怡桦、丰年一家,以及梁永昌、谢光雄、李维中等工程师都赶来齐聚一堂。

    我们11岁的大儿子与5岁的小儿子呼朋引伴在院子里玩耍,明正则在厨房里绕来绕去——他不是为了帮我忙,而是必须持续与我讨论他的策略。明正一向是远庖厨的君子,若非为了偷吃或与我谈话,他是不会踏进厨房的。

    “所谓策略,就是要有取舍,要能专注于某些部分,牺牲某些部分,如果什么都做,那就不是策略了。”明正的思考是跳跃式的,他的创见不断冒出,嘴巴就不断抛出金玉良言。我的思考是组织性的,比较善于分析归纳,他抛出球,我就接球,分门别类放到不同篮子里,待会儿再排列组合,摆成阵仗,让他修改战略。

    “好吧!专注很重要,那么你要专注什么?”我一边把填料塞入火鸡肚子里一边问他。

    “还是专注在防毒市场吧!这是真正成长当中的市场,其他如传输软件、数据保密等等,都非我们所长,何况我们资源有限。”明正相当清楚我们的实力所在,“啊!另外我们也应该专注在大客户身上,多争取业界著名的企业用户,才能建立趋势的知名度与信赖感,更何况公司企业才是财源所在。”

    “策略联盟也很重要吧!”刚刚与英特尔签订互惠合约,我心心念念都是如何善用这项合作关系,开拓趋势疆土。

    “Steve,你不是嚷着要我们建立权威形象,让人家一说到防毒就想到趋势吗?我发现这一招还真是有效呢!在台湾,我们就是不遗余力地朝防毒专家的方向走。”怡桦也走进厨房加入讨论,顺手拈支炸鸡腿去喂她两岁的儿子。

    就这样,在厨房里里外外,我们反复讨论,不断辩证。其实趋势许多重大决策,常常都是在这样温馨的家庭聚会中,随兴讨论出来,尔后再正式规划成形。

    两个月后在圆山举行的国际会议中,明正开宗明义地揭示“专注(Focus)、联盟(Alliance)、大客户(Major account)、专家(Expert),为趋势科技的主轴策略,以每个英文字开头的字母组成了“FAME”(名声),与当时一部新潮且颇为卖座的电影同名。这可是我与明正想破脑袋终于拼凑出来的,既符合我们公司年轻新潮的文化,又便于记忆,容易解说。一个策略要能够推行有成,除了要简洁、有力,也要能深入人心,易懂易记,否则大家听过就算了也是枉然。

0
第1页:序一 张维迎:家族企业如何变成跨文化国际公司第2页:序二田 溯宁:把握趋势第3页:序三 秦朔:张明正的微笑与趋势的快乐资产第4页:序四 杨国安:与众不同的华人全球化企业第5页:作者序一 张明正:挡不住的趋势,不变的价值第6页:作者序二 陈怡蓁:感恩的心第7页:前言 张明正:我为什么创业第8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张明正是谁)第9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乡下孩子)第10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居安思危)第11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不归路)第12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速成班)第13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天下》编辑)第14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不断电系统)第15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卖身契)第16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掌握命运)第17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创立趋势科技)第18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没有厕所的办公室)第19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出卖技术)第20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病毒新商机)第21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弹尽援绝)第22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转变策略)第23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虫虫危机)第24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损失千万)第25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破落户的春天)第26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创新与改变)第27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品牌攻防战)第28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企业识别系统)第29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再创新局)第30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策略的形成)第31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注)第32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联盟)第33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大客户)第34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家)第35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找些乐子)第36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中心思想的形成)第37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真善美的精神)第38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3C文化)第39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培训与学习)第40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从CEO变起)第41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不一样的资产)第4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存在或不存在)第4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创业的目的)第4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美满的现况)第45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丛林中的捷豹)第46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成长是生存的不二法则)第47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始为家天下)第48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需才孔急)第49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活的企业)第50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打破日本神话)第51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上市前关关考验)第5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秘密会谈)第5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不为人知的秘辛)第5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飞向天空)第55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三个坚持)第56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前奏曲:摆脱OEM)第57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变奏曲:各吹各的调、杂乱无章)第58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交响曲:全球走红)第59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残酷的现实)第60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接二连三)第61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一时风光)第62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逐泡沫而流)第63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曾经迷惘)第64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错误与失败)第65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泡沫之后)第66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暴风雨过后)第67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独门功夫)第68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继续向前航行)第6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红色警戒)第7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防毒空窗期)第71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反被动为主动)第72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尼姆达大姐大)第73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服务定江山)第74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攻击SQL漏洞)第75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SARS的启发)第76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冲击微软)第77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It's so Big!)第78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发奋图强)第7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七种策略一齐UP)第8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策略的形成)第8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奇遇)第82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台风与人情味)第83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慕尼黑夜未眠)第84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2003生力军)第85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以世界为版图)第86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胸怀世界)第87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语不惊人死不休)第88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哈佛座上宾)第89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决策过程)第90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胜读十年书)第9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直觉的涟漪)第92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与职业)第93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者的四个陷阱)第94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竹林七贤)第95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六君子)第96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忠义之士)第97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惯性思考)第98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各自的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