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挡不住的趋势

    三个人一同创业。做先生的一直是企业的当家人,做太太的是企业的大管家,太太的妹妹则是这家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主管。于是,在大家眼里,趋势科技自然是一个家族性企业。

    我与张明正夫妇认识已有5年,每次见他们几乎都是夫妻相伴,所以我的脑子里一直摆脱不了他们夫妻老婆店的印象。但在读完这本由他们俩人合写的企业发展回忆录后,我的印象完全变了。我不再把他们三人想成仅仅是一个家族团体,因为我看到随着企业的成长,这支从家族出发的团队,也在一直不断地向着理想的职业管理团队进化。

    我们早已熟悉家族企业的利与弊。家族内部的信任和忠诚,在创业早期能够有效地减小组织成本。但随着企业长大,这种信任关系往往使组织变得自我封闭,形成对职业化管理人才的排斥,反过来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最初作为典型家族企业的趋势科技,在经历了20年的风浪后,不仅没有变得目光狭窄、集权控制、充满家族政治,相反地,以它独特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成为哈佛大学MBA的研究案例。那么趋势科技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看来,这背后的根本动力,是张明正身上宝贵的自觉性:自觉地坚持以企业的成长而非个人对企业的控制为最终目的。说这种“自觉性”宝贵,因为由此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惧怕改变,甚至主动追求改变,开放思想,主动地学习,主张理解和包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健康的家族企业,它同所有成功的企业一样,拥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成长基因。

    中流砥柱式的领导力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当企业高成长时,张明正仍然强求大家“别睡觉了!”。当企业在亚洲成为龙头,张明正要争取全球领先的地位,因为他相信这是软件公司生存不二的法则。当企业正在家族气氛中舒舒服服地发展时,张明正要把企业变成公众公司,要把自己手中掌握企业命脉的决策权交给真正的董事会。

    书中有一段很精彩的故事。在网络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夏天,趋势科技上半年业绩只完成70%,股票一落千丈,人心沮丧。张明正把自己比喻为“不死的船长”,把趋势科技比喻为“完美风暴”中的一条船,带领团队看清形势,检讨错误,总结核心竞争力,恢复信心。

    书里我们会看到张明正对于“领导”特质的精彩理解。他说,领导是以“愿望”的方式统领人事,做对的事情。领导是登高一呼,是不断沟通,是充分授权。他认为,现代CEO的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找到一个能够在特定商机下致胜的策略;二是找到对的、好的人才加入团队;三是建立一些衡量绩效的工具、方式,让每个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CEO的切身体验。

    技术领先的坚定决心

    对于防毒技术的领先性,趋势科技人认为是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是立足业界的根本。所以,趋势科技总能在市场需求还没完全形成以前,就做好了技术准备。而做为技术总负责人的家族成员陈怡桦,恰恰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称职的技术总监。

    为保持技术的领先性,趋势科技坚持专注的研发战略,坚持成为防病毒领域技术最好的企业,然后同其他安全领域的最好企业组成非常好的血统的联盟,构成趋势科技另一核心竞争力。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张明正始终把握三个预测:一是对整个环境经济走向的预测,二是对客户行为的预测,三是对竞争对手行为的预测。有了这三种预测为基准,再善于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商业价值链中定好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然后发展出一圈又一圈延伸的策略,保证了趋势科技的持续的技术领先。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趋势科技并没有陶醉于技术领先。它的服务理念同样值得称道。在激烈竞争的杀毒软件市场上,趋势科技主动改变以产品技术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服务方式,与整个IT业从产品向服务转化的大趋势科技不谋而合。围绕客户需求而变化,再一次走在行业前面的趋势科技,形成了服务领先的竞争优势。书中有一个关于四个小时内解决客户技术难题的故事,还有关于SARS给趋势科技以启迪的讲述,读来非常有趣。德国客户的一段话尤其令人难忘:“如果连你们第一线的客户服务人员都能立即道歉,采取行动,并动员国际团队来为客户解决问题,那就代表你们确实是一家负责任的、可以信赖的防毒公司。”对趋势科技来说,服务不仅是理念,而且变成了制度,变成了文化。

    国际化的多文化融合

    台湾企业的国际化普遍比大陆做得好,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台湾地域有限,台湾人动辄出去留学、出去做生意,接触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因而企业的国际化来得比较容易;而大陆曾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封闭,当前一代的企业家对其他文化和思维方式了解不多,语言也有障碍,所以大陆企业的国际化来得相对更困难一些。

    然而,趋势科技的国际化比其他跨国企业更具有跨文化的特征,它的决策总部并不在台湾地区,美国,德国或日本,每三个月不同国籍的十几位高层会在世界某个地方聚会,共同讨论制定公司的决策。

    这个文化的形成完全得益于创始人开放的信念和自觉性。历史上能够为坚持终极目标而牺牲当前或个体利益的例子实在不是很多。华盛顿是个伟大的例子,执政八年后主动回乡务农,留给美国一个民主共和自由的体制保障。现实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拿破仑、袁世凯这样的例子,似乎这是人性的短板,生性如此。

    目前大陆绝大多数成长起来的私营企业,都还是创业人在当家,也有不少家族企业。当企业的发展与创始人或家族的利益不相协调时,趋势科技创业团队的“自觉性”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陈女士的文笔清新活泼,条理顺畅,通篇读来,如行云流水。把严肃的企业管理,写得如故事书一般生动有趣,又耐人寻味。不愧是台大中文系的才女,不愧是趋势科技的首席文化官。

    我相信,对任何关注企业发展的人士,无论他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管理学者,还是MBA学员,读这本书都会受益匪浅。

2005年4月于北京

    (张维迎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0
第1页:序一 张维迎:家族企业如何变成跨文化国际公司第2页:序二田 溯宁:把握趋势第3页:序三 秦朔:张明正的微笑与趋势的快乐资产第4页:序四 杨国安:与众不同的华人全球化企业第5页:作者序一 张明正:挡不住的趋势,不变的价值第6页:作者序二 陈怡蓁:感恩的心第7页:前言 张明正:我为什么创业第8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张明正是谁)第9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乡下孩子)第10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居安思危)第11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不归路)第12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创业速成班)第13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天下》编辑)第14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不断电系统)第15页:第一章 趋势前传(卖身契)第16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掌握命运)第17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创立趋势科技)第18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没有厕所的办公室)第19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出卖技术)第20页:第二章 创造趋势(病毒新商机)第21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弹尽援绝)第22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转变策略)第23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虫虫危机)第24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损失千万)第25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破落户的春天)第26页:第三章 改变趋势(创新与改变)第27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品牌攻防战)第28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企业识别系统)第29页:第四章 全球行销(再创新局)第30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策略的形成)第31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注)第32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联盟)第33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大客户)第34页:第五章 策略致胜(专家)第35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找些乐子)第36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中心思想的形成)第37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真善美的精神)第38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3C文化)第39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培训与学习)第40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从CEO变起)第41页:第六章 趋势文化(不一样的资产)第4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存在或不存在)第4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创业的目的)第4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美满的现况)第45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丛林中的捷豹)第46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成长是生存的不二法则)第47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始为家天下)第48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需才孔急)第49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活的企业)第50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打破日本神话)第51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上市前关关考验)第52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秘密会谈)第53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不为人知的秘辛)第54页:第七章 破茧而出(飞向天空)第55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三个坚持)第56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前奏曲:摆脱OEM)第57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变奏曲:各吹各的调、杂乱无章)第58页:第八章 走自己的品牌路(品牌之路交响曲:全球走红)第59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残酷的现实)第60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接二连三)第61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一时风光)第62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逐泡沫而流)第63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曾经迷惘)第64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错误与失败)第65页:第九章 完美的风暴(泡沫之后)第66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暴风雨过后)第67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独门功夫)第68页:第十章 核心竞争力(继续向前航行)第6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红色警戒)第7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防毒空窗期)第71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反被动为主动)第72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尼姆达大姐大)第73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服务定江山)第74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攻击SQL漏洞)第75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SARS的启发)第76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冲击微软)第77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It's so Big!)第78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发奋图强)第79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七种策略一齐UP)第80页:第十一章 非变不可:应变的新策略(策略的形成)第8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奇遇)第82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台风与人情味)第83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慕尼黑夜未眠)第84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2003生力军)第85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以世界为版图)第86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胸怀世界)第87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语不惊人死不休)第88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哈佛座上宾)第89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决策过程)第90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胜读十年书)第91页:第十二章 哈佛案例:国际化趋势(直觉的涟漪)第92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与职业)第93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创业者的四个陷阱)第94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竹林七贤)第95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六君子)第96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忠义之士)第97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惯性思考)第98页:第十三章 混血团队(各自的心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