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何士友:中兴不会盲目复制苹果模式

  把握转折

  今天中兴终端的快速成长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05年的那次抉择。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手机终端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众多国产品牌如波导、TCL、夏新驰骋市场,居民手机拥有量大幅飙升。

  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而在繁荣景象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回忆那个时期,何士友用了“疯狂”二字。终端厂商疯狂地铺渠道,疯狂地追求销售量,然而庞大的渠道支出与可观的销售量换来的却不是利润。

  中兴也曾疯狂,也曾在那个时期卖出过不少手机,但是何士友和中兴其他的高层却发现产业链已经极其不正常:“表面上看你的业务有非常多的出货量,但是实际上如果看经济效应,则风险太高。也就是说你做的越多,风险越大,赔率越多,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是不平等的。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险,手机厂商、渠道、厂家都应该有风险,但当时这些风险都叠加到手机厂商那里。”

  高投入换来的是高风险,这在中兴内部是不允许的,于是2005年引发了前文提到的中兴手机内部的讨论:什么事情中兴通讯能做?什么事情中兴手机不能做?中兴的长项是什么?

  中兴当时的商业模式面临两种竞争:一种是来自一流厂商的竞争;第二来自其他国内厂商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兴希望能够选择一个其他国内手机厂商攻击不到、同时一流厂商暂时不重视的市场,“那么我们就能够发展下去,起码能够生存下去”何士友坦言,“所以我们当时做出一些调整,首先放弃做渠道,这些并不是中兴的专长。”

  事实证明,这一次放弃保住了中兴手机。从2006年开始,盛极一时的诸多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死去。从2005年中兴手机放弃渠道,转而在国际市场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寻找机会。经过2006年一年的整理,从2007年开始,中兴终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3年。2007年中兴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16%,并保持了21.7%的较高毛利率水平。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