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8月25日,比利时电信运营商Belgacom表示,用20亿欧元收购了沃达丰Proximus移动电话部门25%股份,目前已经取得这个部门的完全控制权。
声明说,Belgacom已和沃达丰签署协议,未来5年,双方将维持商业合作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收购,移动服务,移动产品以及漫游。
这场并购行为只是两年来的电信业多起并购的一部分,同时,这也是曾经的国际并购标兵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数年来扩张战略的首次真正后退。
自2004年2月17日,美国运营商Cingular以410亿美元收购AT&T无线以来,电信业的合纵连横就没有停止过,这场风潮从美国市场刮到全球,从电信运营商刮到了设备商,2年多来,不仅没有停止,还有越来越烈的迹象。中国市场也不能避免,在国外运营商激励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运营商也开始了国外并购的初步尝试(最近两年来的电信业部分并购案例见表)。
2006年电信行业典型并购案
|
||||
并购者
|
并购对象
|
并购对象企业类型
|
并购事宜
|
并购时间
|
Belgacom
|
沃达丰Proximus
|
运营商
|
20亿欧元收购沃达丰Proximus移动电话部门25%股份
|
8月25日
|
中国移动
|
华润万众
|
香港2G运营商
|
采取“自愿有条件现金收购要约方式”,以每股4.55港元的价格收购华润万众电话全部已发行股份,涉及资金3.836亿港元。
|
3月28日
|
Millicom
|
卢森堡的电信运营公司
|
Millicom约9970万股流通股及价值约1030万美元的可转债及期权
|
失败
|
|
凤凰卫视
|
香港电视媒体
|
收购凤凰卫视19.9%股权,出价总值12.78亿港元,成为凤凰卫视第二大股东
|
6月8日
|
|
数码通
|
香港3G运营商
|
出价20亿美元以上收购新鸿基地产所持香港数码通公司的股权
|
欲收购
|
|
SK集团
|
中国联通
|
中国电信运营商
|
两套选择方案。一是韩国SK集团出资约10亿美元,购入中国联通(BVI)有限公司10%的股权;二是出资约10亿美元购入联通集团下属联通新时空40%的股权
|
并购行为已成定局
|
阿尔卡特
|
朗讯
|
设备提供商
|
以价值134亿美元的股票收购朗讯科技公司,新公司成立后还将裁员10%,大约8800人左右
|
3月28日
|
华为
|
港湾
|
设备提供商
|
购买港湾网络股权,从而吞并港湾
|
6月6日
|
诺基亚
|
西门子
|
设备提供商
|
双方将旗下的电信设备子公司合并,交易总金额约158亿欧元,成立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
6月19日
|
2005年电信行业典型并购案
|
||||
SBC
|
AT&&T
|
运营商
|
SBC以160亿美元收购了AT&&T;
|
1月31日
|
Verizon
|
MCI
|
运营商
|
84.4亿美元
|
2月14日
|
西班牙电信
|
捷克电信
|
运营商
|
以27亿欧元的出价得到了捷克电信公司51.1%的股权。
|
4月
|
电讯盈科
|
SUNDAY
|
运营商
|
11.6亿港元的现金收购SUNDAY通信公司60%的股份
|
6月13日
|
阿联酋电信
|
巴基斯坦电信
|
运营商
|
阿联酋的国有主导运营商Etisalat以25.9亿美元的价格竞得PTCL26%的股份。
|
6月18日
|
荷兰KPN
|
Telfort
|
运营商
|
荷兰KPN投入11.2亿欧元收购了Telfort
|
6月29日
|
法国电信
|
Amena
|
运营商
|
法国电信斥资64亿欧元对西班牙移动通信运营商Amena的收购
|
7月
|
沃达丰
|
印度Bharti公司
|
运营商
|
沃达丰以8.2亿英镑的现金收购印度最大的无线运营商Bharti公司10%的股权。
|
10月28日
|
挪威的Telenor
|
沃达丰在瑞典的无线业务部门。
|
运营商
|
挪威的Telenor公司同意以12亿美元收购沃达丰在瑞典的无线业务部门。
|
10月31日
|
西班牙电信
|
英国O2公司
|
运营商
|
西班牙电信以177亿英镑的现金收购英国O2公司
|
11月
|
新世界
|
CSL
|
运营商
|
新世界移动将其全资附属公司--新世界流动电话公司的全部股份,转让给CSL的控股子公司Telstra CSL,还将向Telstra CSL支付协议款项约2.44亿港元,以换取Telstra CSL向新世界移动发行的新股。交易完成后,新移动将拥有Telstra CSL 23.6%的股权,Telstra拥有余下76.4%的股权。
|
12月8日
|
沃达丰
|
Telsim
|
运营商
|
沃达丰斥资45.5亿美元收购土耳其手机运营商Telsim
|
12月13日
|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并购风潮,并对全球、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对于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有何借鉴?这场并购之风将会如何、何时结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