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0月14日,是全世界标准化工作者的节日——世界标准日。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今年的世界标准日确定的主题是“国际标准树立全球信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联(ITU)三大标准组织的主席在今年的祝词中称:正是由于国际标准明确了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指标,才能保证它们能够按照我们期望的那样可靠地运转。
国际标准的兼容性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确保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使消费者、制造商和服务提供方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标准加速了新产品和服务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国际标准是在公开和透明的环境下制定的,任何利益相关方都有权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也是国际标准帮助我们树立信心的有效保证。
尽管在这份“主席声明”中明确提出了任何利益相关方都有权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但实际上,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处在一种既相互博弈又相互协调的关系中,因此对于希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程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这条路走起来不会是畅通无阻的。
中国的WAPI标准屡次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拒之门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表明,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各利益相关方中,国家或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产业方面是否强势,将成为推动一项标准能否最终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后援力量。
正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化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吴东亚博士所言:“许多国际规则看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只能是相对公平,都是只对一些人有利,对另外一些人不利。”
但是总的来看,中国政府和众多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