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思科VS华为11年交锋实录

  烧到家门口的火

  熟悉华为的人士认为,华为最擅长的便是复制成功。在国际市场,华为与思科的较量也是先从公共资源市场入手。

  2001年底,华为在吉隆坡召开海外市场渠道大会,思科派了一位副总裁到吉隆坡,在同一时间举办了思科的活动。在会后与媒体的沟通上,思科也采取了同样的操作手段,以达到分流资源的目的。

  2002年夏天,华为大举进攻美国市场,任正非的口号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在全球数据产品市场中,美国市场占到了30%,如果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吃点小亏也就罢了,可是现在家门口的利益也危在旦夕,思科终于坐不住了。

  6月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电信设备展上,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在美国市场首次正式亮相。华为展示的数据产品,其性能与思科产品相当,但价格却比对手低20%到50%。

  在设备展上,思科CEO钱伯斯不事声张地光顾了华为展台,驻足时间并不很长,随即匆匆离开。此次展览结束后,思科迅速在公司内成立了名为“打击华为”的工作小组,其内部网上设立专门主页,供其全球员工讨论如何打击华为,并开始为诉讼做准备。在此之前,思科还曾设有“打击Juniper(思科另一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小组。

  3Com公司CEO布鲁斯·克拉夫林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思科公司的高层人士已经表示要对华为公司‘下手’,他们曾在多个公开的场合表示有可能在美国起诉华为公司。”

  同年秋天,在巴西举行的招标中,华为的数据产品再次脱颖而出,拿到了400万美元的订单。第二天,思科负责投标的经理就被公司开除。尽管2002年华为的出口额只有5.52亿美元,对思科来说几乎不值一提,但华为68%的出口增幅,以及让思科心惊肉跳的低价优势,时时刺激着钱伯斯的神经。种种迹象令思科不得不将这个堵到家门口的竞争者列入打压名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