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中兴通讯从“被迫选择”到“屡试不爽”

  海外专利布局

  作为一家走在通讯行业世界前列的公司,部署全球专利地图似乎已是必须要走的一步路。

  目前,中兴的业务经营领域主要包括有线产品、无线产品、业务产品和终端产品,重要专利也是围绕这几项业务来进行的。

  “专利的布局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冯艳民告诉记者,“首先我们需要从整体来对技术做一个评价,对于一个产品研发所产生的众多技术点,是否都要申请成专利,哪些是核心专利,哪些属于技术的空白点,必须要做一个衡量和判断。然后,要根据市场和地域,结合不同国家的法制和政治环境进行选择。最后是后续的价值判断,比如所申请的专利是否有效,是否需要继续维护或者交年费。这些评价落到实处,就是很多细节的工作。”

  而专利的主战场还是在欧美,对于重要技术专利,中兴也做了全球重点布局。此时,冯艳民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和平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

  当年在法国,竞争对手提出要对中兴进行专利许可,中兴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对策:通过收集信息和分析发现,竞争对手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时,也同样有涉嫌侵犯中兴若干项专利的行为,于是中兴反被动为主动,要求对对手进行许可,双方经过谈判,最终进行了交叉许可。

  电信领域的谈判因为固有的垄断性一直比较特殊,由于国外的技术领先优势,往往对中国公司开出高额的许可费,“我们通过积累和布局自己的专利,与国外公司进行交叉许可,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支出。”冯艳民告诉记者,“有时候对我们来说,数量就是力量。因为专利的分析里荆棘丛生,我们希望最终可以达到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互相牵制的理想状态。”

  据了解,目前中兴已开始逐步发展在国外市场的交叉许可,尤其是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CDMA等先进技术,同时也许可了一些厂家进行生产。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专利的申请数量可以看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专利的授权反映出企业创新的质量和水平,而更重要的是专利的有效数量,这体现出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同样在冯艳民看来,在欧美市场的开拓初期,数量对中兴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提升了数量,之后再稳步的发展质量,继而部署全球专利地图,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策略。

  另外,中兴也积极活跃在国际重要标准的舞台上。据了解,目前中兴已成为7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论坛的成员,向ITU-T、ITU-R、3GPP、3GPP2、ETSI、IEEE、OMA、IETF等国际标准组织提交文稿12000多篇,已有30名专家在国际标准组织担任主席、报告人等领导职务,同时取得了80多个国际标准编辑者席位和起草权。

  对企业来说,参与国家标准被认为是一种“高级公关”策略,而当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相结合时,已成为发达国家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又将专利融入到标准中,并设法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其标准,从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即“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

  冯艳民告诉记者,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兴目前在国际上的发展主要还是以防御为主,他虽未道明,但从中兴一系列参与国际标准的活动中我们不难猜测到,也许中兴潜心修炼、默默等待的,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