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光缆线路常见的防雷与防强电措施有哪些?

  1 前言

  光缆线路的防雷与防强电,是通过避让、疏导或泄放入地等手段,以防止雷电/强电对光缆线路本身或通信设备及人身做成损害。由于光缆线路的防雷和防强电措施往往是统一的,所以,工程中往往对光缆线路的防雷与防强电措施放在一起考虑。

  2 一般要求

  在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天的地区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用防雷措施。

  雷暴危害严重地段,新建光缆线路宜绕避的孤立大树、杆塔、高耸建筑、行道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线、可采用非金属光缆。

  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应电气连通,也不应接地。

  3 新建硅芯管道、直埋光缆

  新建硅芯管道或含金属构件的直埋光缆,应根据10m 深处的土壤电阻率(ρ10)设置防雷线(也称“排流线”)。

  防雷线宜采用7/2.2镀锌钢绞线,与光缆、硅芯塑料管的垂直间隔应为300mm。单条防雷线宜位于光缆、硅芯塑料管的正上方,双条防雷线之间的间隔不应小于300mm,并不应大于600mm。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不应小于2km。

  4 架空光缆

  4.1 防强电

  杆路与35kV以上供电线路应垂直交越,不能垂直交越时,最小交越角度不得小于45°。架空光缆与常用电气设施交越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架空光缆与架空供电线路交越时,应架设在供电线路的下方。交越部分的架空吊线应采用三线防护绝缘夹板或保护套管在钢绞线上固定进行防护,防护长度超出两边交越处边缘各1m,如下图所示。当供电线接户线为被覆线时,光缆也可以在接户线上方交越。

  架空光缆与10kV以上高压供电线交越时,交越档两侧的架空光缆杆上吊线应做接地,杆上地线在离地面高2.0m处断开50mm的放电间隙(如下图所示),两侧电杆上的拉线应在离地高2.0m处加装绝缘子,做电气断开。跨越档两侧附近电杆上的吊线应加装绝缘子,并应设置电气断开。

  新立电杆与供电线路的水平净距应不小于杆高的4/3,严禁在供电线正下方立杆。

  4.2 防雷

  每隔250m左右的电杆、终端杆、角深大于1m的角杆、飞线跨越杆、杆长超过12m的电杆、山坡顶上的电杆等应设置避雷线,架空吊线应与地线连接。吊线应每隔300m~500m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1km左右应加装绝缘子设置电气断开。

  利用拉线做避雷线时,4.0mm钢线(也称“镀锌铁线”)一端应高出电杆100mm,在距杆顶100mm处应用3.0mm钢线捆扎,且每间隔500mm捆扎一次,4.0mm钢线另一端压入拉线抱箍内并与其良好接触。4.0mm钢线在木杆上宜用卡钉卡固,卡钉间距应为500mm。

  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应全程用4.0mm钢线做避雷线,顺延电杆布放入地,如下图所示;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应采用4.0mm钢线与预留穿钉相连。

  吊线利用拉线做地线时,吊线应经地线夹板用4.0mm钢线与拉线抱箍连接,通过拉线入地。

  1-4.0mm钢线;2-地线夹板;3-拉线抱箍

  无拉线可利用时,可顺延电杆布放杆上地线,杆上地线可采用4.0mm钢线或钢绞线,吊线经杆上地线入地。

  杆上地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地面700mm以下,可“蛇形”延伸,严禁盘圈。延伸线的接地电阻及延伸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5 光缆线路终端接地

  ODF架的高压防护装置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铜芯电力电缆引接到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汇接排,接入机房的ODF架也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芯电力电缆就近引到机房所在楼层接地排上。

  室外光缆交接箱的的高压防护装置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接地线连接到接地装置。

  设于野外的光缆分纤箱可采用地线棒接地,光缆分纤箱与地线棒间可通过4.0mm钢线连接。设于市区的光缆分纤箱不具备良好安装地线条件时可不接地,但应对进入光缆分纤箱的光缆做对地绝缘处理。

  安装在室内的光缆交接箱、光缆分纤箱、光缆终端盒宜直接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或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已有接地装置。

  在ODF、光缆交接箱、以及良好接地的分纤箱内,室外光缆应使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多股铜芯线将光缆的金属构件与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如下图所示。室内光缆的金属构件应与ODF、光缆交接箱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机架及箱体电气断开。

  6 写在最后

  当前通信线路工程的技术标准中,光缆线路的防雷与防强电多沿用了以前架空明线或电缆线路的防护措施。一些防护措施对光缆线路来说过于严格但实际意义不大,例如,光缆交接箱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而对于强电的危险影响,实际工程中往往又关注不够,导致光缆线路施工过程中仍然有人员触电事故发生。

  建议对光缆线路的防雷和防强电措施进一步研究,根据光缆线路的特点、强电线路建设标准的变化,适时做一些修订。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