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在哪里?
SDN[注]发展速度之所以低于人们的预期,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
李海平的看法是,作为SDN主流技术之一的OpenFlow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其本身只是一个通道协议,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控制器和对通用硬件平台的利用,这种彻底革命式的技术创新应用一般都会比较缓慢。另外,整个生态系统没有完善也是原因之一。
思科大中华区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马元骐首先从技术层面剖析了OpenFlow的问题所在。“由目前能落地实施的OpenFlow商用方案不难发现,OpenFlow对控制和转发平面完全分离的原始思路其实是有些偏差的。因为在仅控制器层面具有智能的情况下,物理层所发生的任何链路或网络拓扑变化必须先由设备层告知控制器层面,待控制器层面做完相对应的分析和运算处理之后,再将新的转发路径下发至设备层。这一过程所造成的时延会对网络整体的可高用性产生相当程度的冲击。在新一代的应用环境中,特别是云的环境里,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思科从ONF发展OpenFlow的初期便主张应该保留一定程度的智能在设备层,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在物理层常见的类似问题(例如OAM,即操作、管理、运维),而非完全依赖控制器层面来对所有变化做出相关决定。”
对于Overlay的模式,马元骐认为主要问题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是性能的瓶颈。第二也是更严重的问题来自于,在Overlay解决二层需求的同时,也会把二层一些不好的特性延伸到全网,使得既便是全三层无STP的IP组网也有可能受传统的二层问题连累,造成全网的影响。
林镜华指出,OpenFlow之前的版本更新过快,多级流表、任意匹配、适用广泛网络场景的设计也过于灵活和理想化,使得芯片没法设计,SDN控制器软件难以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SDN相关产品的开发步伐。
另一方面,基于Overlay的技术由于不改变现有的网络,因此应用较多。但它们会增加网络架构的复杂度,并降低数据的处理性能。并且用户同时需要管理运维一套物理网络和一套重叠网络,本身也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另外,从用户的角度看,电信运营商尽管对网络资源有精细化运作需求,但出于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相对保守的发展策略来看,要走到大胆使用SDN技术还没那么快。数据中心/云平台对网络虚拟化[注]和自动化运维管理的需求,其实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迫切。“新旧事物的博弈过程和网络设施作为承载基础要求的稳定可靠性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SDN技术发展的步伐是相对缓慢的。” 林镜华说。
翟传璞也认为,由于存量设备不支持OpenFlow协议,因此其如何与现网融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对现有网络改动小是Overlay方案的优势,但纯软件的解决方案可能存在性能上的问题。另外,其生态系统的封闭性也会阻碍其快速落地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