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创新制的条件
这种方法可否通用,成为所有行业的原则?有一些挑战。
首先,高速创新需要快速的数据流,每个人都可以同意,有好的反馈循环及创意测试。人们可以为流程提供建设性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东西连网,这种方法会在行业越渐流行。
其次,你还要容忍一定程度的浪费,人们需要学习和实验,保持尝试是很重要的。
另外,施密特还说:“你需要一个未调整的市场,一个通用平台供人们工作用,一个快速整合的模式,你必须疯狂工作。创意市场是消费者驱动的,你毫无障碍就获得回馈,迅速整合,它的进入门槛很低(你可以快速开发产品,砍掉不管用的),它是全球性的,你可以得到最好的回馈却不必投资太高。”
很低的生产成本,它是否只适用于软件业?实际上,软件驱动的机器成本也使得制造业成本降低。
施密特说:“芯片产业已经越来越像软件产业,离高资本模式渐远。能进行3D设计的打印机可以在物理世界这样做:你与我为一个铁锤建模,发送,人们说‘这个部分不好’,我们再设计一个,然后发送,很快就能有个好铁锤。”
索尼曾经做到 苹果现在已经做到
哪里不管用?在那些高度坚持流程的地方不管用。施密特说:"在航空业就几乎不可能。每一步的设计都是有规定的。药业也基本不可能。"
而最残酷的挑战可能是人类本身。
施密特认为:“对于创新企业来说,高管年纪就是一个问题。没人愿意谈,但它真是个问题。一个年满20岁的公司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没有建立复杂系统的经验,但是却有能量,让人兴奋。将两者整合是一种艺术。”
当施密特成为CEO时,佩奇曾明确表示,它想让Google既年轻有又能量,还有力量和规模。
最后,我问施密特,在此之前是否有企业曾做到过。
施密特说:“索尼在80年代做到过。苹果最近也做到了。”当然,苹果看起来偏了轨迹,而苹果将单调、必要的六西格玛制造业抛给了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