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纽交所:巨人的回归

  绝境下的反击

  尽管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交易所中依然流通着世界上绝大多数最具价值的股票,但是纽交所传统交易模式带来的监管漏洞和竞争对手的飞速成长已经不允许它停留在原有的荣誉和地位上故步自封了。

  2003年12月,时任高盛公司总裁的约翰·塞恩成为纽交所的新任CEO,约翰·塞恩也开始了带领历史悠久的纽交所走向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救赎之路。

  走向更加积极道路的第一步,就是改革纽交所沿用200多年的人工交易模式。对于纽交所这样的证券巨无霸来说,对人工交易模式的改革远不止是引入新技术那么简单。在约翰·塞恩的前任格拉索担任CEO的时代,纽交所的业务逐年攀升但是在交易模式上却一直坚持人工交易不动摇,这也是为了维护交易所中最具权威的人群——专家和交易厅的经纪人的利益。

  然而,公众舆论对人工交易模式的抨击最终成为了改革推进的契机。

  2004年5月,塞恩向美国证监会申请取消纽交所电子自动交易撮合系统最高股票数量的限制,同时申请解除用户每30秒只能进行一次交易的时间限制,这也是对竞争对手批评纽交所人工交易导致效率低下的直接回应。

  在舆论压力面前,董事会最终通过了塞恩的改革,纽交所这个在21世纪初还在交易厅广泛使用纸笔的保守势力终于敞开怀抱接纳了电子交易模式。与此同时,纽交所并没有矫枉过正,而是保留了传统人工交易模式中的专家制度,一种以电子交易为主、人工为辅的混合交易系统不仅提高了交易所的工作效率,同时人工交易模式的保留降低了投机行为和非理性投资为股市带来的风险,使交易所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更加平稳地运行。

  事实证明,作为传统势力的纽交所一旦开始拥抱新技术,新的技术并不会使其在与新锐势力的竞争中葬送其传统优势,相反其多年积淀的传统优势一旦与新技术相结合,反而能使其在交易电子化中后来居上,同时传统的优势又能为新技术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保驾护航。

  如果说对于电子交易的接受,多少还是受到了舆论的压力的话,那么纽交所对曾想通过ECN市场交易手段颠覆其统治地位的群岛交易所进行收购,则体现了这家老牌交易所更加积极地为自身发展注入新鲜元素的魄力。

  收购群岛交易所标志着纽交所变得更加积极地接受新技术。更具战略意义的举措则是2006年3月8日,收购群岛交易所的纽交所以NYX为股票代码挂牌上市,纽交所的身份从公共机构转变为市场化的上市公司,这也为其未来更加积极地扩展战略铺平了道路。

  此时的纽交所已经不甘心固守华尔街做美国金融的中心,它的目光早已经瞄向世界。

  2007年3月27日,纽交所发表声明称已买下泛欧证交所91.42%的股份和92.22%的表决权,并购泛欧证券交易所,交易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当年的4月4 日,纽交所-泛欧证交所在巴黎开始首个交易日。

  合并泛欧交易所的交易使纽交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交易所——联合美元和欧元两种主要货币,开展跨时区交易。这时的纽交所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出昔日故步自封的影子,如同亚历山大远征般的积极战略为其赢得了喝彩。

  就连之前几年一直对纽交所的保守和监管落后口诛笔伐的美国媒体也不由得惊呼:合并泛欧交易所“超过了纽约交易所之前200多年改革的总和。”

  对于纽交所而言,这不但是对之前保守策略的180度转弯,更是其在历经阵痛之后更加全球化战略的开始。

  在约翰·塞恩担任CEO时期积极的战略转型使纽交所获得了巨人苏醒般的强大力量,而当纽交所-泛欧证交所继续其全球扩张战略时,就必须对其早年间不够开放的姿态做出修正。

  在上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之前,纽交所几乎是全球成熟品牌质公司上市的首选地,聚集了全球认可公司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中,只有微软和英特尔没有在纽交所上市。证券市场帝王般的地位使得纽交所在选择上市资源的时候宁缺毋滥,毕竟以其在前互联网时代的统治地位,在纽交所上市意味着足够的媒体曝光度和世界性的影响。

  然而过高的姿态也让纽交所在互联网经济崛起的浪潮中吃尽苦头,眼看着谷歌等高科技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市值连年成倍上升,纽交所却因为上市公司中传统企业居多,成长性有限导致风光不再。

  在实施积极市场战略的同时,纽交所必须变得更加开放,毕竟对于证券交易所来说,对优质上市资源的竞争是维持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用开放的心态吸引更多高成长性企业也成为纽交所的必由之路。

  2007年12月11日,纽交所北京代表处正式成立,昔日在华尔街俯瞰世界的纽交所开始放下姿态深入中国发掘优质的上市资源。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在亚洲等新兴市场寻找优质上市资源就成了各大交易所竞争的焦点。为了吸引更多潜在高成长性企业,2009年,纽交所推出了第五套上市标准,和之前的上市标准相比,上市公司的最低市值门槛下降至1.5亿美元,融资金额门槛下降至6000万美元,一改以往纽交所门槛过高的形象。

  而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证券竞争角度来看,纽交所这种开放姿态的转变并非偶然。2009年,港交所IPO融资金额已高达3869亿港元,首次超越纽交所成为全球股市的“集资王”。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时期,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全球各大交易所追逐的主战场,远在欧洲的德意志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继纽交所之后,纷纷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欲分得中国市场的一杯羹。作为应对,纽交所的姿态则更加开放——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CEO邓肯·尼德奥尔2010年5月在上海透露该集团有意登陆A股市场,同时将目光放到了即将有大批企业上市的俄罗斯市场。

  在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战略下,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纽交所暂时放下了昔日的矜持与高傲,以更低的姿态开始这重生般的王者归来,而它今天对创新和开放的积极拥抱,也是为下一个百年荣光的铺垫。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