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式生存
不仅是碎片
24岁的韩旭在微博上与未来老板的一个“搭讪”,让他如愿以偿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面试前一天,这家公司的CEO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电子商务的讨论,韩旭评论后“@”了他,没过多久,就收到CEO的私信:“allen,能讲讲这几家的区别吗?”第二天,韩旭在面试中有意提了昨天微博上的讨论,这位CEO才发现,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昨天在微博上和他讨论的那个“allen”。韩旭知道这么做会增加胜算,只是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每个微博都是质检员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MikeWise本打算做个试验,看看一条假消息在网上的传播能有多快。他在Twitter上发表了一条错误消息:美国橄榄球大联盟匹兹堡钢人队四分卫罗斯里斯柏格将停赛5场(其实应该是6场)。
Mike在Twitter上有3000多个粉丝,这条错误信息很快被“转推”起来。当天晚上,他因传播假消息被报社停职一个月。这位至少有15年从业经历的记者事后表示,自己犯了个“可怕的错误”。他在Twitter向所有被卷入这件事的人道歉,“但最后,它证明我猜想的是对的——没人核实事实或出处。”
路透社在《网络报道守则》中要求记者在转帖时“一刻也不能丧失判断力”,但这样的要求,对普通网民来说,是否有些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