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无线干扰的20个错误说法

  无线干扰错误说法 #4: “我的基础架构设备自动检测干扰。”

  一些新型的,基于交换机的无线基础架构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 RF干扰。

  802.11芯片可以检测到非 802.11信号,然后改变干扰区域内无线接入点的 802.11频道。但是这个功能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不能解决区域外的问题。一些干扰设备——例如蓝牙设备,无绳电话, 802.11 FH设备,人为干扰信号等,都是宽频的,而且他们无处不在,所以改变频道并不能避开这些设备。即使对于一个运行在固定频率的设备,要在一个基于蜂窝的大网络里管理频率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分析干扰源,确定设备性质,所处位置然后确定如何解决干扰才是最关键的。在很多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设备拿走。有的时候,将设备移动或者屏蔽它,避免干扰信号影响到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简单的,对干扰能够自动反应的产品是十分有用的,但是你也需要对潜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无线干扰错误说法 #5: “只要我使用高密度的无线接入点我就可以克服干扰。”

  由于802.11无线接入点并不昂贵,所以很多人倾向于将其部署得非常密集。例如,一些网络中每个房间里面都设置了一个无线接入点。这种部署方式通过频谱的空间复用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容量和性能。似乎周围无线接入点覆盖越多,即使有干扰,设备运行也可以非常正常地运行。

  事实上,你将无线接入点部署得太过密集的话,你就必须降低信号传输的功率。如果不降低功率,各个无线接入点之间就会相互影响,这个情况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同频干扰。降低无线接入点的功率确实会抵消潜在的干扰免疫的优点。所以高密度的无线接入点的网络并不一定比低密度的部署好。

  总结:为了容量而特别设计你的网络是合理的,但是高密度的无线接入点并不是解决干扰问题的功能较多药。

  无线干扰错误说法 #6: “我可以使用数据包探测器分析干扰问题。”

  802.11数据包探测器与无线网络的基础架构设备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他们只能看到 802.11芯片告诉它们的东西。他们可以告诉你干扰的次级问题,比如增加的重新传输的次数,较低的数据速率等,但是它们不能分析干扰的问题,确定干扰的原因,也不可以帮你找到干扰设备的位置。

  802.11芯片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功率测量通常都不够精确。这意味着根据 802.11芯片上接收到的以 dBm为单位的数据不能准确可靠地判断出无线接入点(或其他设备)的信号强度。所以仅凭数据包探测器的数字很难判断到底情况如何。

  总结:你需要正确的工具来分析干扰问题。最终,能够分析干扰源从而确定最好的解决干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干扰设备移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