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殇
本地化,幽灵一般地与谷歌中国缠绕数年。在人才流失和产品调整的背后,凸显着谷歌中国内部“本地化”还是“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李开复去年9月离职,刘允和杨文洛接任,随后谷歌中国的调整悄悄开始。“现在到了在中国把谷歌还原为一家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了”,同年12月7日刘允对媒体表示,“我们不是Google China,而是Google in China”。
政策的改变显而易见。大约五年之前,与李开复、王怀南并称三驾马车的周韶宁,在接受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面试时,就如何进入中国的问题答道:“需要公司本地化、产品本地化和人员本地化”。
“他们非常同意”,后与李开复一起出任谷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周韶宁说。不过最后周韶宁离开谷歌中国据说也是因为一份本地化提案未获批准。
无论怎样,谷歌中国最初的搭建者们还是一直努力向本地化奔去:图书、热榜、移动搜索、问答等产品,同时也与迅雷、傲游、金山、天涯等展开合作。在不断改进搜索质量之外,这家公司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
对于谷歌中国而言,坚持本地化的发展策略并不容易。几年间谷歌中国带给谷歌的收入贡献程度一直在1%左右,也没能像大多数国家那样成为市场的主宰。而谷歌中国内部也出现检讨过去的声音,大意就是不能试图用百度的方式去击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