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CEO,我的兴趣仍然是研发”
2005 年7 月4 日, 美国国庆日。这一天,张亚勤受邀去休假归来的李开复家中小叙。闲聊中,李开复告诉张亚勤,第二天他将去微软辞职,加盟Google。
那时,张亚勤主管的移动嵌入式业务已经初有成效。通过与摩托罗拉、HTC等手机生产厂商的合作,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杀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市场份额也从最初的不足1% 扩大到20% 多。那时,张亚勤习惯见到别人就问: “你用什么手机?”一次碰到巴菲特,张亚勤照样好奇地问:“你用的是什么手机?”结果,巴菲特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个老式的手机,上面连日程表都没有。张亚勤禁不住追问:“你的日程安排在哪里?”“他从口袋拿出一个小小的老式日程本,上面稀稀拉拉地记着会议/ 活动。原来想象他管理那么大的基金,旗下众多公司,日程一定满满的。看来成功并不一定很忙。” 张亚勤没有想到,好友李开复的离职会影响到他正全力以赴开拓的新事业。在李开复递交辞职信不久,老板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都找他谈话。“他们都希望我回来,当时比尔希望我同时兼做两件事:领导中国的研发和总部的移动业务,但在和比尔、史蒂夫深谈之后,我还是决定回来。”
那是个特殊的时间段,李开复离开微软,到谷歌寻找另一个春天。“当时我觉得,(回中国)这件事不能找别人,只能我来做;而另外一件事——移动嵌入式业务,我可以找别人做。尤其当时在中国,要和开复一起竞争(大笑),还是需要(我非常尽力的)。虽然是健康的竞争,但还是有这种因素在。”
而在张亚勤调回总部的两年,微软中国的研发汇报系统也出了些问题。李开复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如此写道:“在张亚勤调回总部后,微软的研发汇报系统完全紊乱了,所有在中国的研发部门都要分别汇报给总部的18 个部门。”
回国前,张亚勤没有忘记先向总部要资源:“当时,我就定下战略目标:要在中国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并要在中国投资盖楼,所以回来前,我和比尔、史蒂夫、公司CFO、董事会都做了很充分的沟通。”
“一开始,我们的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层、董事会的长期承诺,包括比尔、史蒂夫,这一点相当重要。第二,我们还是要找一些champains(冠军),在微软这么多的产品部门,总有一些是对中国不了解的,还有一些是反感中国的,但总有一些很支持中国,所以要先把这些(支持中国)的人找到,找到之后,和他们先拿到项目。比如工程院刚开始成立时,第一个项目是李开复给的,是做语音识别方面的;另外一个项目是张亚勤给的,是做移动的。另外,要和公司的CFO 搞好关系,我们要在北京、上海建园区,就需要CFO 支持。”
2006 年1月,张亚勤回国,他开始忙于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这些机构以及一些产品研发部门整合成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张亚勤出任集团主席,这也是微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不久,张亚勤还把公司的CFO 请到了中国,“我把他带到上海、北京,看地块,告诉他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建造微软中国的研发基地。看完后他表态说支持我。”
2008 年5 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在北京中关村破土动工,仅园区建设投资就超过20 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微软第一次在中国置地盖楼。
一个月后,在美国西雅图,作为唯一的华人,张亚勤参加了比尔·盖茨的告别晚会。“我代表微软中国的全体同仁和自己向比尔送了两件礼物:一本《比尔在中国》的影集,记录了从1991 年起比尔十多次中国之行的精彩瞬间。我自己则送给比尔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 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今年1 月,鲍尔默在美国宣布,总部设在北京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更名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包括日本、澳州在内的地区研发机构都向北京汇报(印度除外)。鲍尔默还表示: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入10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和硬件配套设施。两个月后,微软中国上海科技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启用,该园区总投资近7 亿人民币,全部建设完毕可容纳7000 多人。
陈永正离开后,张亚勤曾担任过一年多时间的代理CEO,其间有数次直接接手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如今,身兼数职的张亚勤仍表示,研发还是他的兴趣所在,“现在中国研发集团占微软全球的研发比例大概是10%,我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把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