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双汇集团:有信息化,没有金融危机

  【IT168专稿】“不用自动化就很难活下来!”刚一提及信息化话题,双汇集团CIO刘小兵便是按捺不住地一语道破。

  的确,现有员工45,000名、年成本消耗金额达十几亿,这样一个制造业企业如果不借助现代信息化改革生产力,便很难有今天几百亿的营收规模。据了解,2008年双汇集团的年营业额净增65个亿,达到368亿,实现了30%的利润增长,2009年的预期超过400亿。以至于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危及制造业企业经营的客观情况,刘小兵却对双汇充满信心,并笑言:“越是危机越来劲!”

  那么,刘小兵何以如此为信息化所“着魔”?双汇在金融危机下为何还能如此乐活?

双汇集团CIO刘小兵接受IT168记者采访

  精打细算推进信息化

  “集团2008年在IT方面的投入较2007年翻了一倍,2009年还要比2008年再翻一倍。”刘小兵如是说:“因为自动化不仅能使生产效率更高,而且能让数据采集更准确,同时更有助于双汇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

  对此,刘小兵解释称,双汇集团一直坚持用信息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工生产。譬如码垛机,原先是依靠人力码垛,需要一箱一箱、一层一层地码好,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人力成本、生产线的时延、操作位置的准确性等都大大影响了高效率的实现,后来上线了自动码垛机,不仅省去了人力,而且还能把位置码得更为准确,效率也更高了;速冻机的引入也是一样,一条生产线的成本原先是几百万,但投入自动化生产后,省下来几百个人,成本大大降低;类似的例子还如登记入库,如采用机器登记入库后,二十五六万人力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就节约下来,具体来算,工人每人每年的人力成本约为2万,250个搬运工就要每年投入500万,人员管理成本也是逐年增高,而一台机器一年投入只需40万,2年下来就回本了……

  如今,双汇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只要是能覆盖12.5万(即按每个工人五年的人力成本是12.5万来算)的人力成本的自动化设备就选择投放,因为设备的平均使用期限可以是15-16年,这就能把1/3的折旧成本节省出来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