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网络技术趋势:下一代网络演进策略

下一代互联网 构建差异化的良性运营模式

  面对宽带业务流量爆炸式增长,韦乐平表示,由于在网络体系、QoS保证、扩展性限制、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地址空间限制以及可管理可控制等方面的不足,IP承载网已经成为发展新业务新应用的不可逾越的最大障碍,迫切需要基于技术的创新而实现良性运营。

  为了解决IP承载网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国电信启动了CN2工程。对于原先普通的互联网而言,要想提供差异化的业务是力不从心的。其一,差异化业务需要提供客户群区分、网络质量区分、应用区分以及服务区分,原有承载网根本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其二,3G、软交换、IMS、大客户等业务需要高质量的承载网络。为此,中国电信提出了“普通互联网+优质互联网”的“双网差异化运行”理念,CN2由此诞生。CN2是中国电信从简单管道型业务向高价值互联网业务转型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六项关键技术要求:轻载,放松QoS要求;核心层采用MPLSFRR,使业务恢复时间控制在50ms以内;全网采用快速路由收敛,使收敛时间小于1秒;支持基于6PE的IPv6;具备差分服务、全网组播、BFD功能等;简化的业务策略,主要提供4类业务,即大客户接入、3G中继、软交换中继以及重要的互联星空业务。CN2是一个基于IP/MPLS混合技术的网络,利用IP技术实现了应用层业务与网络层的分离,而利用MPLS技术实现了网络层链接业务与网络层的分离,从而实现了业务和网络的双重分离,成为一个可扩展、高可用、具备一定QoS和安全性的融合的业务承载平台。

  简言之,CN2不仅成为探索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的案例,也成为规避“网络中立”监管风险的唯一现实出路。

  从NGN的目标来看,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采用IPv6最基本的原因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存在的地址限制问题。尽管IPv4采用网络地址翻译(NAT)也能够暂时缓解地址短缺问题,但是NAT破坏了网络端到端的透明性,限制了端到端的通信。另外,为了支持各种应用层协议的NAT穿越需要开发和部署大量设备,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采用IPv6后,首先彻底消除了互联网发展的地址壁垒及其相应问题,解决了网络层端到端的寻址和呼叫,有利于运营商网络向企业网络和家庭网络的延伸;其次,IPv6协议已经内置移动IPv6协议,可以使移动终端在不改变自身IP地址的前提下实现在不同接入媒质之间的自由移动,为3G、WLAN、WiMAX等的无缝使用创造了条件;第三,IPv6内置IPSec并结合发送设备的永久性IP地址,不仅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加密,而且解决了网络层溯源问题;最后,采用IPv6后可以开发很多新的热点应用,特别是P2P业务,应用创新将更富有活力。

  然而,目前IPv6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实施IPv6几乎涉及网络上的所有设备,耗时费力,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IPv6应用工具和应用软件还很少,用户缺乏应用IPv6的原动力。但是,当前全球还剩下大概6亿多个IPv4地址,按照目前每年消耗2亿个的使用速度计算,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全球互联网公用地址将全部耗尽。考虑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和十分有限的可用地址,则地址缺口更大,将可能提前出现麻烦。因此,我国IPv6的部署已经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需要立即策划考虑、积极引入的事情了。

  建立新的QoS架构,也是下一代互联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近来,随着IPTV、家庭网络、VoIP等高质量业务的规模化开展,单靠网络轻载或相对QoS保证已不能满足要求,网络需要建立新的QoS架构,ITU提出的资源和准入控制系统(RACS)应运而生。RACS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控制网络资源,使网络资源的分配与业务层的QoS要求相适应的手段。RACS在NGN架构中充当业务层和传送层之间的资源仲裁,使传送网不再只是透明管道,而是能够支持基于资源使用和服务质量的商业模式。而且,RACS定义的功能框架与部署位置和具体传送技术无关,使RACS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简言之,RACS的实施有可能使互联网最终摆脱无序、无质量保证和免费的状态,进入可运营、可控制和可管理的良性运营模式,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