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局域网显然是在电信的内网之内,你自己的客户机更是内网的内网。这样的网络,对于电信来说,它应付起责任,至少是它的放在用户附近的交换机应是三层交换机,能在上面划分VLAN,能运行线速的VLAN路由。但这样的投资成本可能会高些,电信不一定愿意投资。
由于跨越地理界限的网络结构非常复杂,有国家间骨干网、省际骨干网、城域网、用户局域网,其中骨干网和城域网可上G级的高速带宽,而用户局域网也有10M~1000M中等速率,但是在用户到局方的城域网就是个著名的“最后一公里”(因这个距离大都约一公里而得名),这一段就没有这么宽了。所以用户与局方间网络就呈现为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带宽的瓶颈就出现在“最后一公里”这里。由于各用户局域网接入的线路不尽相同,有宽带有窄带,所以用户的线路带宽主要是指:从局方到用户的最高下行速率。而从“世界网络”测得的带宽是当时两个测试点之间的实际带宽,这样经过的路由可能很长,因此,为了能得到较接近的结果,我们应尽量找到与自己同在一个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远程被测服务器,当然能找到服务提供商本身的服务器站点,那就最好了,所测数据最接近。
一般认为电信公司给用户的带宽是机器能转发的带宽,是个理论值,实际只能达到这个理论值的一半多一些。为什么是这样呢?这不能简单的定性为电信公司在缺斤少两,而是整个网络的整体状况决定的。我们访问远程服务器上(如WEB服务器)的资源时,我们主机发出的请求要经过曲折的网络路由,到达远程服务器,服务器若响应,则所需数据又沿着这条路径返回我们的主机。我们做个比方: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包经过的道路有乡间羊肠小道,有城市间的高速公路,还会有交通拥挤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信公司分配的带宽,就是我应实际得到的带宽,除非真接访问电信公司的服务器,但是由于各种通信延迟的原因,也并非一定能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