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为什么 TCP 需要 TIME_WAIT?

  下图所示的状态机展示了,通信双方建立 TCP 连接之后的状态转换过程。

  图片来源: tcpipguide.com

  通信双方主动发起关闭连接的一端,存在 TIME_WAIT 状态,被动接受关闭连接的一端,会进入 CLOSE_WAIT 状态。

  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一端,主要浪费两种资源:

  端口号 (主要资源)

  系统资源 (文件描述符、内存资源、CPU 资源、线程资源),对于现代化硬件来说,这点资源可以忽略不计

  两个问题

  这里以客户端主动关闭连接为例,先来看下经典的 “四次挥手” 过程:

  图片来源: tcpipguide.com

  第一次挥手: 当客户端没有要发送的数据时,向服务端发送 FIN 消息,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 状态

  第二次挥手: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FIN 消息之后,进入 CLOSE_WAIT 状态,然后向客户端发送 ACK 消息,客户端收到 ACK 消息之后进入 FIN_WAIT_2 状态

  第三次挥手: 当服务端没有要发送的数据时,向客户端发送 FIN 消息,然后服务端进入 LAST_ACK 状态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FIN 消息之后,进入 TIME_WAIT 状态,然后向服务端发送 ACK 消息,服务端收到 ACK 消息进入 CLOSED 状态

  客户端等大等待 2 个 MSL 时间后进入 CLOSED 状态

  客户端需要维护一个 TIME_WAIT 状态长达 2 个 MSL 时间,以 Linux 5.0 代码为例,也就是 2 分钟。

  为什么是 2 个 MSL 时间呢?

  因为发送方要考虑数据报文 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 MSL, 反过来说,接收方也要考虑 ACK 报文从接收方到发送方的 MSL,所以一共是 2 个 MSL (通信双方各一个)。

  之所以采用这种机制,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下面两个问题:

  防止被动关闭连接的一端,延迟的数据被后续使用 相同四元组的 TCP 连接 接收

  防止被动关闭连接的一端,发出的 FIN 消息没有收到对应的 ACK 消息,而在新连接到来的时候发送 RST 消息

  下面就这两个问题来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个问题

  防止被动关闭连接的一端,延迟的数据被后续使用 相同四元组的新连接 接收。

  简单来说,就是防止旧的 TCP 连接,因为延迟到达的报文,而干扰到了复用相同四元组的新连接。

  四元组客户端客户端端口服务端服务端端口

  下面来举例说一下什么场景下会出现这种情况。

  延迟到达的报文干扰到了新连接

  假设在客户端在主动关闭连接前,服务端发送了一个 seq = 1001 的数据包 A,但是由于网络原因一直没有送达到客户端 (也就是以说,该数据包延迟了)

  如果客户端没有 TIME_WAIT 状态,那么客户端第四次挥手后,此时客户端会直接进入 CLOSED 状态

  延迟的数据包 A 依然没有到来

  这时客户端又向服务端发起新的连接,很巧的是,这个新连接和刚才 (已关闭) 的旧连接使用了同样的端口 (复用),于是新连接和旧连接的四元组变成了一样的

  新连接建立完成后,旧连接上面的延迟数据包 A 到了 (新连接),这时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

  通过 TIME_WAIT 状态,发起主动关闭连接的一端会等待 2 个 MSL 时间,这个时间足够长,可以最大限度消除延迟的数据包可能对新 (复用端口) 的连接造成影响, TIME_WAIT 状态下接收到的延迟数据包会被直接丢弃。

  这里考虑一个极端的 (小概率) 问题: 经过 2 个 MSL 时间之后,延迟的数据包 A 到达了,并且其 Seq 正好位于新连接的接收窗口内,那么新连接 (TCP 传输层) 会直接将整个数据包转交到上层应用吗?

  根据应用层安全 (是否加密) 程度,分为两种情况:

  未加密,那么就会干扰应用数据,例如源数据为 “我的头像牛 X 吗?”,因为延迟的数据包,在 头 字后面插入了一个逗号,变成了 “我的头,像牛 X 吗?”

  已加密 (例如使用了 HTTPS),TLS 会校验数据完整性,那么显然数据包 A 是无法通过校验的,然后被直接丢弃,HTTPS 连接就此中断

  第二个问题

  防止被动关闭连接的一端,发出的 FIN 消息没有收到对应的 ACK 消息,而在新连接到来的时候发送 RST 消息。

  简单来说,就是防止旧的 TCP 连接在第四次挥手中发出的 ACK 消息没有被对端收到,而导致复用相同四元组的新连接在和对端建立连接时被拒绝。

  下面来举例说一下什么场景下会出现这种情况。

  新连接建立时被 RST 消息拒绝

  客户端第四次挥手时向服务端发送 ACK 消息,但是这个 ACK 消息一直因为网络原因一直未送达,所以服务端的状态停留在了 LAST-ACK,而不是正常的 CLOSED 状态

  如果客户端没有 TIME_WAIT 状态,那么客户端第四次挥手后,此时客户端会直接进入 CLOSED 状态,但是此时服务端认为这条连接依然是有效的 (还未彻底断开)

  这时客户端又向服务端发起新的连接,很巧的是,这个新连接和刚才 (已关闭) 的旧连接使用了同样的端口 (复用),于是新连接和旧连接的四元组变成了一样的

  服务端收到了客户端的新链接建立时发送的 SYNC 消息,在服务端看来,这其实是一条旧的有效连接 (因为新连接和旧连接的四元组是一样的),所以会直接返回 RST 消息,拒绝新连接的建立 (连接过程到此终止)

  通过 TIME_WAIT 状态,发起主动关闭连接的一端会等待 2 个 MSL 时间,这个时间足够长,那么服务端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收到了客户端的 ACK 消息,正常关闭连接,进入 CLOSE 状态

  没有收到客户端的 ACK 消息,重新发送 FIN 消息关闭连接并等待新的 ACK 消息 (重新执行第三次、四次挥手)

  问题场景

  分析完了 TIME_WAIT 状态的作用之外,什么场景下会出现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连接呢?

  通信双方主动发起关闭连接的一端,存在 TIME_WAIT 状态,最经典的场景就是 并发压力测试。

  当我们在本地 (客户端) 启动并发压力测试时,通常会设置成百上千的并发连接去访问服务端接口,这些连接会快速且大量消耗 TCP 连接资源,每个连接在完成接口请求后会理解进入 TIME_WAIT 状态。

  例如,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使用 netstat 命令来查看各个不同状态的网络连接:

  这类问题如何解决,后面再专门写一篇高性能网络编程中 TCP 调优的文章 :-)。

  思考

  如果系统中出现大量的 CLOSE_WAIT 状态连接,可能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