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韦乐平:云网融合与算力网络

9月26日,以“云网智联,筑数字经济之基”为主题的2022中国云网智联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大会旨在面向云网融合和网络智能化演进趋势,搭建一个国际性的技术交流平台,吸引来自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设备商、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云网融合产业的新蓝图。

会上,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发表了题为《电信业的转型与云网智联》主题演讲,他认为,“电信业成为技术创新驱动的基础行业,以移动和光网为代表的电信技术基本10年左右为一代在持续快速升级换代,无任何其他基础设施行业可比。”

▲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

一、全球电信业转型的成果和基本教训

电信网成为互联网和云计算蓬勃发展的基础平台,没有高速泛在、不断演进的电信网支撑,两者均不可能存活。

电信业具有强大的与时俱进能力,以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身份吸纳了IP技术冲击,将其转变成为电信网的IP承载层;又以云网融合服务供应商身份吸纳了云技术冲击,将其转变成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成为核心特征。

电信技术的发展依然活力不竭,5G/6G、全光网、产业物联网、SDN/NFV、AI、云网融合/算力网等技术层出不穷。

全球电信业22年转型的实践证明,任何脱离网络连接的新业务/新应用/新产品/新模式均成效甚微,投入产出不理想。作为运营商转型的急先锋AT&T,尝试了传媒、云和2B均未成功,退回网络连接主场,云等其他业务靠合作,乃至核心网都放弃了。

运营商唯有依托不断演进的高速泛在的网络连接,同时理性学习借鉴互联网和云公司思维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新产品/新模式才可能是自己的菜,东施效颦难以奏效。

植根于网络连接,并能有效吸纳云、大数据和AI等新技术后所形成的连接+服务,或称连接即服务(CaaS)是运营商转型的正确路径,而云网融合正是这类转型服务的基本形态和核心特征。

二、运营商转型的方向:连接+

TMF定义的宽泛内涵: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和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的连接/IP解决方案即CaaS,又称连接+业务。

连接+使能2B市场。据GSMA统计,运营商2C市场开始萎缩,2B市场开始缓慢增长。2019年,2B市场68-80%依然来自传统语音和数据连接业务,且日益低值化。据CTC统计,全部收入的接近90%依然是连接型业务,2B市场的大多数收入也依然是连接型业务。

TMF调查结果显示,即便使2B用户的连接业务和增值业务(高安全、高可用、带宽保障、时延最佳、路由优先等)的订购、提供和收费变得简单快捷,多数用户会愿意多付钱,这就是未来的价值高地。麦肯锡表示,先进连接业务有可能将全球GDP从$1.2T提升至2030年的$2T。

连接+的关键是发掘新资源

  • 传统资源:挖掘的差不多了,除空间资源外,潜力有限。

  • 数据资源:谷歌和百度的成功挖掘,运营商海量数据利用率?

  • 算力资源:成为新生产力,但将遭遇瓶颈(工艺、成本、能耗)。

  • 第三代AI:结合一二代AI的第三代AI,有望更好的发掘新资源。

▲连接+是否是增长机遇?

三、云网融合的发展大势

电信运营商以网为主,到多种形态的云网融合。AT&T和VZ等国际运营商多放弃自有云,改为与云公司合作提供云服务,退而专注提供泛在敏捷的连接服务。中国运营商均有自有云,专注云网融合或算力服务。

互联网公司以云为主,到多种形态的云网融合。AWS和Azure等国际云服务商纷纷布局5G核心网,结合轻量5G核心网与云优势,进入电信行业。阿里云、腾讯云等则推出SD-WAN等Overlay网络服务,提供企业入云和广域分支互联服务。

ICT厂商从提供云网设备到进入云服务运营市场。华为从云网制造业全面进入云和2B服务市场。新华三、浪潮等均推出行业云服务,落地政务云等。

几十年来,运营商一直依靠一代一代不断更新硬件黑盒设备为中心的发展路径。面对在家办公、网课、2B应用等一系列全新应用,这种绑定于大量黑盒子的网络已无法快速应对外界的变化和需求。

多年探索表明,网络深度转型最明确的方向首先就是云化!

借助云的开放性及其强大生态,使技术、功能、业务、应用、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变得更快、更丰富、更新颖。

借助云化,封闭刚性的网络才能实现网络和网元功能的软件化、虚拟化、云化和服务化转型,最终实现弹性资源分配、敏捷灵活组网、自动智慧运行的目标。实质上代表了产业由封闭转向开放、硬件软件化、软件服务化、服务运营化、运营集中化的发展大势。

云网融合成为网络深度转型的自然选择。有望降低云网整体拥有成本(TCO),拥有无处不达的庞大网络和大量DC,可以有效整合昂贵的带宽、计算、存储等ICT资源和机房机架等物理资源,降低整体成本。

有望提供更高服务质量,同时拥有网络和IT资源控制权,可以有效分配各种资源,云网的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时延和抖动性能应该更好。

有望提供更严格的端到端SLA,同时拥有云网资源控制权,才有可能提供更严格的端到端SLA。

有望创新服务形态,同时拥有云网资源控制权,有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和创新的服务形态和技术形态,诸如云网切片等。

四、“东数西算”与算力网络

东西部能源资源与算力资源分布的失衡。我国能源资源(煤、水、太阳、风)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但算力需求较低,能耗指标较宽松。东部五省集中了全国70%的算力需求,但能源资源匮乏,能耗管控指标压力很大。

我国数据中心的规模已达500多万机架,年增速55%。我国数据中心的耗电已高达全社会用电的2.5%,增长很快。

“东数西算”成为资源优势互补的合理布局。光缆的数据传输成本远远低于电力传输的成本。将算力的非实时部分和冷数据(约80%)分配给中西部来承担,即“东数西存”,可大幅减少“西电东输”和“西气东送”成本。

在数据中心方面,全面布局、规模领先。2+4+31+X,共700多个数据中心,布局正逐渐向中西部倾斜。48.7万机架,规模领先,且实现“中心集群+浅边缘+深边缘”层次化低碳算力布局。6月底算力规模已经达3.1EFLOPS,一城一池已覆盖160个城市。

在网络方面,一跳直达、业界最优。一二干融合的ROADM网和扁平化的IP骨干网。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实现光传输和IP层基本直达,时延最低。32万公里四区六轴八枢纽光缆网大动脉,总容量620T,秒级优先波长恢复,形成高速低碳高可靠全光网。

在云方面,自主研发,安全可控。全栈技术自研天翼云,自主可控新一代云平台,Cloud OS 4.0及云服务器操作系统CTyunOS、分布式数据库TeleDB。CTWingOS,分布式物联网操作系统。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统管云网资源。

摩尔定律正趋近尾声,导致电子器件算力增速减缓和受限。蛮力计算带来的成本和能耗代价难以为继,需要高效存储和智能算法的配合和协同发展,同时也催化第三代AI的发展。

全国数据中心机柜上架率约50%,西部地区仅为40%,投资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算力,轻存储。目前,东西向干线流量占比仅10%,按照现有规划,东西向流量将会增加,但不会发生突变,全国流量格局不会发生大变。

“东数西算”规划能节电约120亿度,占全国0.15%和“西电东输 ”的0.6%,节电效果不宜夸大,需更多原创技术创新。现有“东数西算”是能源和ICT资源的静态重配,主要解决东西部资源部署失衡,尚不是ICT资源可动态调配的算力网络。

五、云网融合与算力网络

电力/IT资源联网后,再提供电力/IT资源的效率明显优于孤立电厂/单个IT资源池提供服务的方式。

算力联网(Networking)的必要性在于分散孤立的单节点算力资源是有限的,若能灵活利用其它节点算力资源来弥补本地资源不足,即算力联网,其效率和能力显然最佳。

边缘成为算力联网的关键。DC受电力制约,终端受电池制约,算力增长空间都受限,两者间的广阔网络边缘将成为最大算力资源池。

算力分配最优将成为IP选路的重要准则之一。现有选路准则是最短路径或最安全路径,算力最优也将是准则之一,云、网、边、端高效协同是提升算力联网效率的必由之路。

算力网络具备商业模式挑战和技术挑战。

云商(47%):正如现在的网络流量调度模式一样,其算力资源主要靠自己调配,不会让运营商来调配。政府、金融、制造(24%),电信业(8%):出于安全,这些行业的算力资源均不可能让他人来调配。多元异构算力的度量标准化和交易规则难度巨大。

AI大模型的算力需求超过摩尔定律增速(万亿参数,10TB级规模);AI大模型的算力激增带来碳排放激增的挑战(节制+应对);基于摩尔定律的算力增长空间开始受限(1nm是技术经济极限?);算力选路,若以算力分配最佳为首选路由准则,则路径有可能很长 ,时延性能不能保证。

从算力驱动AI迈向第三代AI。

算法:加拿大三人帮奠定的基本算法已成熟,各类应用算法层出不穷。

算力:XPU、FPGA、ASIC等硬件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了计算能力,但摩尔定律趋近尾声,发展空间受限。

数据:大数据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程度提高,提供了海量数据源,但数据的质量和利用率。

知识:靠蛮力计算解决黑盒方式的成本和功耗代价太高,知识的融入是必然的出路。

▲ICT基础资源关系的三个视角

ICT的三大基础资源分别是网络、计算、存储。

算力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摩尔定律的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近些年来算力快速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工艺、功耗和成本已使其趋近尾声)。

有了强大的算力,才使知识驱动的第一代人工智能迈入数据驱动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并带来算力联网的需求。

算法、存储和数据是同等重要的核心要素。只有依托高效智能算法,算力才不会成为低效率和高耗能的蛮力。只有依托高性能低功耗存储,算力才能发挥自身的计算效率。只有依托可靠的海量数据,算力才有用武之地。

能够全面涵盖算力、算法、存储、数据以及网络的全要素资源的云网融合,才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

2030年代的电信网愿景是“全光网2.0、6G移动通信、云网融合、随愿网络、第三代AI。”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