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论】日前,以“数字新基础·融合新动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表了《5G标准助力行业应用规模发展》主题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勤
5G行业应用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国家层面上,高度重视5G的发展。2021年3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里,提出要5G网络规模化部署,以及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以工信部为主的多个部委出台多个政策支持5G创新发展,其中包括: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和《“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以及工信部联合卫健委和教育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绽放杯”5G应用创新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四年,参赛项目从2018年的330个,到2020年的4289个,2021年增加到1.2万个,数量是前三年的总和。参赛项目涵盖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能交通、智慧金融、体育娱乐等10多个领域。
信通院对比了从2018年到2021年5G行业应用的发展,其中商业落地和解决方案可复制的项目已经超过50%,特别是在一些先导性的行业应用,像矿山、电力、钢铁、港口,形成了很多可复制的重点场景。
5G融合应用标准实践落地
跨界协作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标准是实现整个技术产业可复制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力。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大致分为终端/模组、虚拟专网、行业应用三部分。
从终端/模组角度来看,实现5G模组及终端的定制化、精简化、标准化,建立“集聚性”市场效应,解决终端/模组“价格高、市场碎片”等问题。
从虚拟专网角度来看,解决行业用户获得5G网络的管理权、开卡权等问题,实现行业用户和运营商“共管共维”,实现5G网络由2C转向2B,由通用走向定制,解决5G网络与行业网络适配融合,实现“即插即用”。
从行业应用角度来看,解决行业用户5G与业务系统对接问题,构建基于5G的业务及平台标准,解决应用规模化、标准化问题。
5G行业虚拟专网在网络层中间的核心环节,是加速形成标准落地体系的关键。
第一阶段:统一产业共识,构建标准通道
产业界对于5G行业虚拟专网的概念,制订了一些通用性的网络标准,包括5G行业虚拟专网总体技术要求,面向行业的5G UPF设备技术要求。并且,对5G行业虚拟专网的定义进行引导,明确了三种网络模式,以及行业定制UPF功能和性能要求。
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形成了统一的网络模式,以及相关产品方面的技术路线。
第二阶段:构建行业网络模版,建立落地体系
分行业推动“标准制定-试验室验证-外场应用适配”应用标准验证体系,重塑5G行业标准落地体系。针对不同的行业(电力、石化等),形成专门的虚拟专网技术要求和网络模版。
5G行业终端初步构建标准和产业服务体系,希望能够在短期内达到规模化,降低终端、模组成本的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构建精简化芯片/模组,重点行业定制化模组/终端等标准体系,明确供需要求,指导终端标准研发。行业5G终端/模组对外服务平台体系,降低企业终端研发、测试调优及生态构建等成本。
从标准制定到研发测试,再到生态孵化,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在推动产业过程中,建设了相关的创新中心,有北京5G应用创新实验室、成都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杭州)研究中心。
5G服务能力平台集成5G网络开放能力及运营运维能力,通过标准API接口,实现企业对5G网络运维管理权,如5G网络自主开卡、网络及终端状态监测、故障报警、自主运维和运营等。
一些地区的专网进行了相关探索,比亚迪5G行业虚拟专网自服务平台和山东电力5G专网运营平台,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网络实时的状态,对它进行运营管理和协同配置。
目前,有多种模式来构建5G应用标准制定及落地。其中包括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工业互联网联盟为首的行业标准化组织或联盟标准协同;以及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南方电网的行业龙头牵头标准制定落地体系。
在工信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共同指导下,CCSA积极推进5G医疗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重点研制医疗通信终端、组网架构与性能、医疗云平台、业务与应用平台技术、信息安全等标准,率先在智慧医院、远程医疗、急诊救治、中医诊疗、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重点领域进行推进。
针对新冠疫情的需求,基于5G的可快速部署医院通信标准规范7项,包括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系统、医院智能管理的技术架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
《基于5G的院前急救系统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13项,规范不同应用场景数据传输、系统功能、软件需求等。
为进一步规范5G场景下的临床医疗、个人健康等设备的信息交互及通信规范,在研《临床医疗设备通信规范》等国家标准3项。
5G+能源标准借助行业龙头有序推进,明确5G+能源标准化顶层设计,在CCSA和5G AIA等标准化及联盟组织,联合中石化、国网等行业龙头企业,在电力、石化等领域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
在电力行业,已经制定了《面向电网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面向电力行业应用的5G切片网络安全要求》、《5G网络切片服务等级协议(SLA)保障技术要求 电力网络切片》等标准。
在石化行业,已经制定了《石化5G应用标准体系研究》、《石化行业5G防爆终端技术要求》、《面向石化行业的5G虚拟专网技术要求》等标准。
5G增强标准助力行业应用
王志勤表示,“目前,整个网络建设都是基于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el-15。”在这个版本中,最重要的场景是增强移动宽带网络(eMBB),主要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用于智能手机的应用。
Rel-16完整版标准在Rel-15基础上,对网络的承载能力、基础功能都做了一定增强和提升,增加了部分网络新特性和能力,具备完善的uRLLC能力,并拓展对垂直行业的技术支持。
5G增强版标准Rel-17为5G系统的多项基础性技术带来更多增强特性,从多个方面推动技术发展,包括容量、覆盖、时延、能效和移动性。Rel-17还将5G扩展至工业物联网用例,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矿山挖煤等场景。
历经R15、R16和R17三个版本,当前5G技术的全貌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可以看出,5G标准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走向精细。
面向未来,Rel-18将开启5G Advanced的持续演进,其中包括加强端到端的5G系统基础,以及将5G扩展至几乎全部终端和用例。
根据网络部署和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3GPP版本和相关功能,预计分四个阶段来制定5G标准。3GPP规范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行业标准主要解决“至少做什么”的问题。
王志勤认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制订了一套5G标准体系,每一个阶段对应国际标准的一个版本,同时制订包括终端、基站、核心网络,甚至天线和安全整个体系。”
总体来说,第一阶段重点面向eMBB场景,第二阶段增加uRLLC场景,第三阶段增加基于5G NR的mMTC场景,第四阶段面向5G-A。
目前,已经全面完成5G第一阶段行业标准(基于3GPP R15版本),计划2022年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标准工作,2023年启动第三阶段,Rel-17的工作。
R16 uRLLC面向多业务场景,实现超高可靠低时延。基于5G低时延架构,构建网络可靠性、抗抖动、精同步等能力,持续扩展网络支持uRLLC业务类型和容量。R16支持工业IoT、时延敏感通信等新业务,提高业务差异化QoS保障能力。
目前,5G推进组正在研究uRLLC发展路径,组织uRLLC技术试验,引导产业方向发展,制定产品研发路标,支撑中国5G商用部署,持续推进5G产业生态建设。
R17支持更精确的定时精度和非授权频段的实现方案。R17 RedCap可以满足差异化物联网场景需求。RedCap是聚合行业的定制化、精简化设计,实现性能、复杂度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5G推进组正在积极推进3GPP按计划完成RedCap标准,加快终端射频、RRM、协议等一致性测试规范,并启动技术试验,系统研究RedCap应用场景、组网模式、产品要求、网络和终端适配等问题,加速推动产业进展,支撑行业多样化需求。
现如今,5G推进组刚刚起步面向R18的工作,开启了物联网5G后半场的征程。目前规划来看,增强移动宽带,更好支持以XR为代表的新业务;支持垂直行业,增强上行速率和定位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支持各类AI应用;利用感知算法对信道信息进行处理,提取环境信息,实现基础应用。
总体来看,充分体现了业界对5G的期望。在5G推进组的工作中,对通感等热点技术开展研发测试,制定规范,推进产业成熟。对上行增强、XR、弹性小区等创新技术开展研究,发布研究报告或白皮书,牵引产业方向。
此外,5G安全标准持续演进,满足行业应用安全需求。
R15具备基本的安全机制和功能,R16面向应用场景的业务安全与能力开放,在自身安全架构和基础的安全机制方面,具备eMBB安全增强、uRLLC和mMTC安全优化等功能。
面向R17,可能会引入更多应用场景,像无人机和广播等。将进一步增强现网部署与安全、能力与应用扩展安全、安全保障规范、MEC平台安全、5G统一安全认证标准的演进等。
在安全方面,5G推进组也是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安全专题赛、白皮书、安全评测和典型案例的方式,在网络安全不断增强的基础之上,加强数字安全与行业的结合。
在5G业务应用逐步实现从0-1,1-100的发展过程中,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合作模式的探索,对未来数字化发展具有长足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