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 缔造智能网络军师联盟

  【IT168评论】随着“新基建”逐步深入,传统网络在算力、融合性、算法上远远无法适应新业务的需求,网络正在从软件定义向意图驱动的网络演进,从提供“尽力而为”的网络服务向“确定性”网络服务演进。

  深知学界对于前沿技术攻关、未来技术演进的推进作用,加之对科研力量的认可新华三集团多年来坚持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去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新华三集团合作成立了IAI-H3C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简称“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

  探索“产学研”新路径

  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共同发起建设,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件成立。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作为双方联合成立的第一个实验室,也是新华三集团落地的第一个智能网络领域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它聚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优质校企资源,以新华三前沿研发探索为抓手,开展多领域、跨学科、广协同的工程应用研究。实现前沿技术研发端与产业应用端的通路的打通,进而以新华三产品落地实践反哺技术研发,克服科研成果产业化难题,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高效双向循环。

  新华三一直与中科大有着不解之缘,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共同推动我国网络智能化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何看待双方在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中的角色扮演?我们可以用供求关系来形容。

  在需求侧,新华三是问题的提出者。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战略部总裁刘新民认为,“有些技术难题对于企业来讲难以解决或者耗时较长,但对于高校科研来说相对更容易被攻破。借助外脑,可以帮助我们节省资源和时间。”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战略部总裁 刘新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枫

  在供应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解决产业技术难题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枫解释道,“我们老师的角色是面向产业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研究,并将实验成果通过新华三的产品去落地应用。”

  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自去年12月正式揭牌到如今正式启用以来,新华三与合肥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持续深化产学研课题合作,共同确认了智能边缘计算、智能网络技术和智能网络安全三大研究方向,并持续投入运营。

  然而,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的未来研究方向并非局限于这三个方向,未来还将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新增一些相关扩展,包括安全领域的基础安全和应用安全等,以及芯片技术等。

  吴枫透露道,“我们双方的技术人员以双周例会的形式,按照现在的三个研究方向,指定的人和任务持续推进。”此外,新华三还专门招聘了一名员工,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协调。

  目前,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已实现了包括 SeerBlade智能板卡、可重构高通量智能网络检测仪等产品在内的一系列前沿研究技术研发及成果的转化,为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突破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双方还在探索边缘计算以及确定性网络等关键技术,这些将有可能成为新华三内部新的预研项目,并同时落地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此外,新华三新增对部分未来前沿方向的研发预算也都会投入到实验室中。

  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以往,研究人员没有太多的考虑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而现如今,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是把需求和研究这两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极大地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迭代,供需两者之间的匹配。

  新华三通过与中科大合作,在某些课题上就有了试错的空间,降低预研和投入的成本,以及企业风险。同时,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是开放的,未来会汇聚国内在这个领域内的技术力量。

  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对国内其他企业也具有借鉴意义,即把自己的命题真正地注入进去而不仅仅是给学校科研经费。事实上,这会有更好的社会效应甚至在技术科学方面的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契合国家倡导的科教协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华三和中科大共同合作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希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一个共同探索的市场和产业所需要的技术联合体。

  刘新民指出,“课题本身的质量和前沿性是有保证的,在实验室中参与课题的学生会了解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和领导力,提前熟悉企业的运行思想、工作方法,以及研发流程,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写在最后

  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的全面启用,标志着新华三在网络技术创新上再次迈出重要的一步。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以“解决产业难题”为愿景,致力于成为国内网络领域的标杆,夯实自身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地位,在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不断推动科大硅谷的建设和发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