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论】IT指标体系的演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70年代,从IBM大型主机的终端设备开始,迎来了以“计算为中心”时代。再到90年代,逐渐出现了以“应用为中心”的数据中心。
可以说,在过去的20年里,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客服中心等等。而在今年,博睿数据构建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新的IT指标体系。
▲博睿数据COO吴静涛
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
如今,95后逐渐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力,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Z世代,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更加渴望自由而弹性的生活,特别是对在线服务的可用性和体验的要求极高。他们以BATJ为体验参考,驱动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改变原有以应用为中心的传统思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O视角”和“C视角”。O视角,即企业自己的视角,以应用为中心, 数据中心为基础, 应用高可用为指标。C视角,即用户端视角, 以服务可达为基础, 用户体验为指标, 互联网的用户第一原则。
吴静涛表示,“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名字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它是完全转化的角度,一个是最终客户端的角度,一个是企业的角度。以用户为中心去构建服务可达的新逻辑。在中国的IT发展历程上,没有人谈这个逻辑,博睿数据想把这个逻辑描绘出来。”
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博睿数据能够打通从代码到用户的全过程,具有获得每个环节数据的能力,这就是博睿数据所说的数据链的DNA。
博睿数据所倡导的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通过三大技术实现:
●DEM:用户端的数字体验管理 包含客户端APP监控, 浏览器监控, 小程序监控和浏览器拨测/手机真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
●NPM:网络性能管理, 通过网络探针、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 实现网络传输的全路径监控。
●APM: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在没有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博睿数据创始人兼CTO孟曦东
从代码到用户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博睿数据7种武器提供完善DNA技能。吴静涛指出,“把所有这些拢在一起,能把这7个事都办完的公司,目前在全中国也就博睿数据一家而已。”
1、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和手机真机APP拨测,SDK嵌码,Browser/H5/Webview监控,得到并提升用户体验;
2、Edge/CDN节点性能监控,得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性能表现,延迟和丢包作为选型依据和性能排查依据。
3、通过每月对云服务商监控提供定期性能报告,成为企业客户对多云服务的议价依据,从而提升企业客户的实际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4、门户的页面分析,首屏加载分析,信创环境和传统环境的灰度性能分析;提供专业建议,来提高体验,避免劫持,从而提高可用性;
5、NPM实时网络流数据抓取分析技术,实现抓包排错,实时流数据路径判断,快速发现和排除网络上的节点故障,比如防火墙、带宽管理、负载均衡、WAF、网关/网闸的性能问题和可用性问题;
6、PaaS平台和API调用逻辑的自动拓扑可视化,快速发现API服务异常,重载过库攻击等现网环境风险;
7、APM,通过字节码注入,无需开发变更,在运行环境中实现对代码执行,SQL调用效率的监控,是DevOps的必备技术,也是提升信创平台应用性能的利器。
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 取得了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需要通过DataView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整合,和特征关联,实现对VIP用户访问的访问过程全栈溯源,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实现机器学习后的智能基线, 智能警报;再继续通过AI人工智能实现根因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和方法,甚至通过API调用验证过的预配置,实现一键变更和一键割接。最终帮助企业用户在保证稳定可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 实现现有平台和云原生平台、信创平台、微服务平台的可靠性和性能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博睿数据的产品通用,但方案并非属于通用型。吴静涛认为,“绝大多数客户的选择都会根据他们实际业务的不同,我们的售前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对不同行业的理解,可以出更多定制的行业方案。”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博睿数据都专注于APM赛道,在产品、渠道、生态层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孟曦东指出,“在国内来看,现在只有博睿数据有这种能力把DNA真正做全。同时,我们的经营路线和市场策略比较健康,博睿数据现在也在建立自己的生态,包括和阿里云以及其他厂商合作。”
未来几年,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的理念具备革命性,将会成为博睿数据真正努力的一个市场方向。它将通过数据链DNA,实现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的过渡,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可达能力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提升自动化运维能力,提升95后新生代的用户体验,加快客户数字化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