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构建智慧城轨蓝图

9月6日,“城轨云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讨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范围内400多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城轨云技术规范,聚焦城轨云建设与应用关键技术及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在致辞中表示,华为将通过“5G+云+AI”促进行业的变革和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持续创新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围绕“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构建智慧城轨蓝图,实现数据与资源协同共享、业务与运营提质增效。

华为EBG中国区总裁 蔡英华

华为围绕“平台+AI+生态”的战略,聚焦城轨行业痛点,在城轨协的指导下,深度参与了城轨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编制,通过OpenLab开放实验室,与业界主流的40多家集成商完成测试对接,并最终孵化出城轨云解决方案。在城轨云项目的实践中,华为携手伙伴构建了安全、绿色、便捷、智慧的城轨信息化平台,推进城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城轨云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讨会”活动现场

华为提出,城轨云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塑联接的时代已经成熟,并基于5G技术在不断深化;当前阶段,需要把各专业、线路数据跨界融合,构建城轨行业数字平台,实现全业务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下一步,通过AI加持,构建城轨智能平台,实现智能运维、智能运营、智能服务,全面推进智慧城轨建设。

在出行服务方面,乘客可通过一张脸实现进出站,包括购票、安监、过闸甚至商业消费等。在此过程中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出行服务。要实现一张脸智慧出行,首先是要构建乘客出行的数据湖,包括乘客信息、购票信息、闸机信息、安检信息、商圈等数据,加持AI的智能算法,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支撑乘客在出行的全过程中良好的出行体验。

在运营方面,通过汇聚建设、运营、经营、物业等各业务领域数据,一张图运行调度、一张图联动指挥、一张图资产管理、为地铁构建一个全局可视、协调运行、全网智能的集团指挥中心,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运营。

在运维方面,要确保设备状态信息的实时回传,包括高速运营的车辆、轨道及轨旁设备、站厅站台设备等,实现可视化运维;再基于数字平台中的主题库、专题库进行设备状态专题分析,预测设备状态故障风险,实现预测性维修。通过可视化运维及预测性维修,可进一步优化维护计划、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的数据分析,真正实现计划修到状态修/预测修的转变,简化运维难度,节省运维成本。

联合创新实验室发布

城轨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整个产业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指导下,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华为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以及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呼和浩特地铁“用产学研”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将加快创新课题在城轨行业的应用和行业人才的培养。

华为“城轨云”主题展台参观现场

活动期间,协会和与会的业内领导专家,认真参观了华为“城轨云”主题展台,并对华为在城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卓越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华为继续为中国城轨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呼和浩特地铁线网中心参观现场

随后,参加活动的嘉宾前往呼和浩特地铁线网中心,参观了呼和浩特地铁“多业务、多线路”城轨云战略的实践应用成果。借助城轨云平台的建设,呼和浩特将成为全球首个采用云平台,实现多专业、多线路,统一运营服务的地铁城市,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城轨行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富有创造性的建设和运营之路。

华为在城轨领域,已服务30多个城市,一百多条城轨线路:其中,城轨云已成为行业发展标准,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底座;eLTE引领行业车地通信新时代;增强型MSTP成为行业非常好的选择;云监控已成功服务二十多条线路;数据网络、服务器、存储支撑各机电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并重点构建以安防、网络化运营为核心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应用到城轨信息化发展,为城轨建设贡献力量。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