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激情碰撞 软件定义网络联姻物联网

  【IT168 评论】规模化与灵活性是同时推进SDN与物联网发展的两大核心因素。

  巧克力与花生酱的激情碰撞造就了历史上众多美味食谱的诞生,而如今这一历史即将再次上演。不过这一次,两种参与元素变成了软件定义网络(简称SDN)与物联网(简称IoT),它们的整合似乎将引发技术发展领域的又一次涅槃重生。

  欢迎进入SDN/IoT的融合型时代

  将SDN与IoT汇聚为一体的理由可谓多种多样。从基础层面来看,物联网的核心在于各类设备——多种多样的设备。正如Meru Networks公司全球工程技术及产品事务高级副总裁Ajay Malik所言,这些设备“希望能够彼此进行对接并实现信息共享。”而源自这一切设备——目前的设备总量约为50亿台,根据Gartner方面的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其数量将激增至250亿台——的通信机制将需要进行严格管理。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SDN的核心在于管理工具。“无论何时,只要某台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大家就必须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被正确的接收方收取并采取正确的优先级次序,同时整个流程都完全处于控制之下,”Malik表示。作为网络体系的首脑要素,SDN能够帮助管理员管理整个流程中的各个具体层面。

  在这一即将出现的全新融合体系当中,另一大持续增长的技术元素正是云计算。SDN与IoT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赖于云平台。在不久的将来,数十亿台新型物联网设备将不断生成规模庞大的数据总量,而其“需要找到存储的空间”,PLUMgrid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Wendy Cartee指出。“这些设备需要依赖于云斯文,要想建立起云基础设施、大家需要利用虚拟化技术并需要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方案。”

  鉴于我们将要面对的这部分数据总量实在过于庞大,大家很可能仅有通过云方能满足其对于存储、计算以及处理的实际需要。立足于云体系的数据分析方案可能被证明是最具实效的方法,从而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分析数据内容并利用这部分数据帮助用户切实从这些设备交付的功能当中获取收益,”Cartee表示。

  企业客户可能会发现其IoT设备的数量正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其中甚至还没有计入由企业核准的新增设备。Malik指出,以Apple Watch及其它类似可穿戴式设备所引发的浪潮有可能在未来迅速冲击网络体系。“大家一定见识过学校每年八月到九月迎来的开学人潮,”他强调称,“每所高校在此阶段需要应对的设备数量都会猛增20%甚至25%,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智能手表设备。”而且这一切几乎都将以云环境作为后端。这将大大超越BYOD的既定范畴,并以此为基础。“网络管理员必须考虑开放标准,”Malik表示。“通过这些标准,我们才能对全部相关流量进行管理并实现安全性保障,同时指导我们如何处理可能或者即将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企业环境下,通过物联网进行对接的各类设备在数量上已经开始迅速增长(爆炸式增长),思科公司企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部门路由产品管理高级主管Jason Rolleston指出,而由此带来的数据传输规模将给网络造成巨大压力。作为维系海量设备以及大规模数据总量的中间网络体系,传统架构——其中数据将被传输回数据中心内部以完成进一步处理——恐怕无法在物联网时代下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些传感器并无智能性可言而且功能非常基础,”Rolleston表示。“它们并不具备巨大的存储容量,因此大部分信息将被放置在其它位置以备我们进行分析,这意味着LAN需要承担可观的流量负载。”随着对带宽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SDN能够帮助企业客户创建出更加灵活、可扩展性强且极具弹性的网络体系,从而顺利处理IoT设备以及由其产生的数据负载。

  奠定必要基础,保障SDN-IoT融合概念获得成功

  目前大部分IoT与SDN部署方案仍然处于早期摸索阶段,Rolleston同时表示现在管理员面临着大量需要认真考量的新型难题。其中之一正是寻址机制。“如果大家审视IPv4网络,就会发现其地址数量存在严重局限,”他解释道。该标准在建立之初并未考虑到在大量传感器接入IT网络中之后,企业客户可能遭遇的庞大网络地址需求。“我们发现很多管理员在面对IoT与设备数量激增状况时,开始更为积极地作出‘我已经制定了IPv6策略’作为应对思路,”Rolleston指出。

  对于管理员而言,清晰掌握这些设备会将哪些类型的数据引入网络体系同样非常重要。“某些设备可能会生成非结构化数据,例如视频信息——举例来说,这部分信息可能来自监控摄像头、相机或者某种拍照装置,相关数据将被发送至云端,”Cartee指出。而这些内容很可能带来更为庞大的文件结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其中包含多少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并评估这两类数据各有多少将被传送至云环境。除此之外,管理员还需要深刻理解自己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Cartee解释道。

  安全性则是管理员们需要尽早解决的另一大难题以及关键性因素。随着企业开始着力将计算机制迁移至边缘之外以尽可能降低网络负载压力,由此带来的后续安全问题很可能接踵而至。这些设备并不具备验证证书——它们并不是能够通过笔记本电脑登录网络的个人用户,也无法像服务器那样接入交换机之上的受信端口。“我们该如何在传感器以及设备逐步普及的新时代下,利用相关安全政策管理计算基础设施及相关应用程序?”Rolleston提出问题。“考虑到这一点,软件定义网络正是处理这项难题的非常好的方案,而且这项政策的指导思想在于、我们的传感器永远不应与任何游离于边缘计算平台之外的对象进行通信。”

  未来的挑战

  软件定义网络与IoT目前都属于年轻的技术方案。因为二者当下都还没有实现规模化部署,因此管理员很可能会误认为自己完全能够将来再考虑这些(以及二者的交集)问题。Malik表示这种错误思维绝不可取。“在我看来,虽然目前情况似乎一切良好,而未来也可能不出差错,但这类隐患终将爆发——这是因为他们根本无力解决由IoT设备所带来的规模化或者类型支持难题。”当下的环境基本上属于一种过渡性阶段,而相较于继续坚持利用脚本及专用性机制等旧有方案,管理员们应当主动考虑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严峻挑战。

  Cartee表示,客户已经开始讨论如何通过几乎任何设备类型从世界上的任何位置访问物联网数据。“大部分IoT设备都拥有配套移动应用程序,”她解释道。更重要的是,移动应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云技术。人们现在完全可以拉上窗帘,单单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界面就跨越半个世界的距离实现访问。这种控制能力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的实际期望,而Cartee预计这种需求很可能转化为企业环境下的现实挑战。“从管理员的角度出发,他们需要考虑‘我该如何完成这项工作?我又该怎样以无缝化方式更轻松地帮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以简单的触控完成业务操作?”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