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制造创新文化 思科“新思汇”成长记

        【IT168 专稿】尹华华,思科“新思汇”(Thinkubation)项目成员,思科中国研发中心“2013年度创新工程师”,截至2012年,他申请45项专利,10项获得批准。他是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的平凡一员,在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和“新思汇”舞台上,挥洒自身的创新潜能。

  成立于2005年的思科中国研发中心(CRDC),经过近10年的耕耘,目前已经成为思科海外第二大战略研发中心,单纯研发人数超过2600人,总人数达3200人以上,分布在上海、杭州、合肥、苏州、深圳和北京。思科全球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双志兴奋的提到,“近年来思科中国研发中心专利数年增长率超过200%,这得益于‘新思汇’平台的创建。”

制造创新文化 思科“新思汇”成长记
▲思科全球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双志

  “新思汇”带来的活力

  在关双志看来,“新思汇”项目的启动和平台搭建,给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他坦言,“思科中国研发中心从2005年成立起,走的并不顺利,如单纯拿申请专利数量作为评判标准,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在2011年之前并未做到最好。”是什么原因让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停步不前?当关双志来到这里时,他发现这里拥有优秀的人才,60%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拥有完备的软硬件基础,却没有推动创新的平台和文化,机制和文化的缺失,让工程师们表现内秀,不愿分享创意,缺乏创新精神,而这样的缺失带来的结果是创新成果乏力,创新发展缓慢。

  从2010年开始,思科中国研发中心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2011年11月,分别在杭州、苏州和合肥成立分公司,并顺利完成对网迅(WebEx)的整合;2012年北京研发中心宣布成立。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新思汇”项目启动,通过PAB(Patent Advisory Board) 、TAB(Technical Advisory Board)等平台,加强知识共享,提升专利及技术创新力;通过与销售市场的对接,推动创意概念转变为商业计划。

  通过关双志的介绍,可以发现“新思汇”项目开始激发所有成员的创新活力,技术分享变得家常便饭,专场演讲丰富充实,针对不同技术领域的互动分享社区开始浮现,包括视频、芯片、硬件、云、移动互联、SDN等,甚至是研发方法。随着创新文化的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推动,专利数量也有明显的进步,2012年,思科中国研发中心提交专利申请600次。关双志这样总结对创新文化的理解,“多一点冒险精神,去沟通去分享,抓住人才培养是关键,专利数量不是衡量指标的唯一。”

  具有哪些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的潜力逐渐显现,有了隶属于中国市场的研发体系,人数规模不断增长,专利数量增长,但这些只是数字的表象。与思科全球的研发体系相比,中国研发中心具有哪些优势?

  关双志表示,“首先,我们的团队年轻,充满激情,有创造力;立足中国本土特色,服务全球,思科视频、协作产品线和相关硬件的研发基本都由中国研发中心承担;还有与中国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研发项目,合作已经非常紧密。”

  据了解,目前已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以及中国电信研究院分别设立了科技联合研究实验室,项目方向涉及绿色能源、下一代网络IPv6项目、物联网等。在思科中国研发中心,还诞生了如云翼300系列,Catalyst2928,刀片服务器等等这样针对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全球运营商、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及消费者市场各个领域的产品与技术。

  年轻有激情固然是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的资本,但经验的积累对于他们也很重要,而这方面关双志坦言,“来自思科全球研发的专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每个互动分享社区,都有相应的资深专家带队牵头,提升不同社区的能力;还会通过创新奖励,竞赛,总部学习深造等方式促进人才的培养,推动创新发展。”

  近日,由赛迪顾问发布的《IT跨国公司研发创新竞争力报告》中,对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的整体发展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报告指出,思科重视在华研发机构的发展,不断加深研发体系创新,通过平台化带动资源整合,推动了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快速转型。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取得的重要成果有赖于其在组织模式与执行能力、人力资源与研究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商业生态能力和经济支撑能力等五大核心实力方面的优异表现。报告显示,思科在创新方面的各项能力都保持了高水平,创新产出效率突出。

  结语:

  截至目前,思科在中国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一亿美金,“新思汇”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这一独立于思科全球研发的项目,正在大力推动着思科中国研发创新的步伐,创新能力、本土化、业务扩展、人才培养和回馈社会等方面,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出来,作为思科全球海外第二大战略研发中心,其综合能力,专利申请数量,创新持续性,商业生态转化能力等等方面也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