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高密度低成本 MTP/MPO助数据中心新发展

        【IT168 技术】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中,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之势如火如荼,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数据中心的最大特点就是“超大规模”,像Google、Facebook、腾讯等这样的大型企业,其云计算数据中心往往有超过几十万甚至上上百万服务器的规模,大容量、高数据传输速率、节能等等都是如今的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服务等应用的数据流量也在不断扩涨,要求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网络系统的不断升级,连接器也随之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也随之增加,面对形形色色的连接器,企业该如何抉择?

  光纤连接器需求量不断攀升

  近几年,网络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在不断增长,10Gb/s系统已经是司空见惯,40Gb/s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数据中心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涉及到布线技术的选择,目前可用的平台大多都是基于铜线电缆和多模光缆,但是很明显,无论是从数据传速率,还是从整体能源消耗方面来说,光纤系统都优于铜缆系统。因此,随着高速局域网和光接入网的发展,光纤连接器在光纤系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光纤连接器作为光纤与光纤之间的连接器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光纤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由此可见,选择一个好的光纤连接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紧跟潮流,晟科同步推出MTP/MPO配线产品解决方案

  从单模光纤到多模光纤,从10G到40G以及100G,光纤系统对于连接器的要求愈来愈高,支持40G和100G的以太网传输成为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光纤连接器很难从芯数上和小型化上满足高速网络标准中定义的多芯要求,在性能上也只是差强人意。据国际标准的规定,高密度的MPO/MTP连接器已成为了40G和100G以太网传输的标准接口。

  作为布线光纤产品的提供商,晟科通信在该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推出了数据中心高密度MTP/MPO配线解决方案,MTP/MPO 连接标准是小型化高密度光纤连接器标准,单个连接器配备多芯带状光纤,密度大、连接稳定可靠。MTP/MPO 高密度配线系统将高密度光纤连接器与带状光缆在工厂完成端接、测试,在现场与设备即插即用,支持用户数据中心快速部署, 是日益增长的数据中心高容量配线需求背景下的理想解决方案,具有安装简单、施工快捷、设计紧凑、精度高、即插即用等特点。

  MTP/MPO配线系统组件

  MTP/MPO 配线系统包括主干光缆、MTP/MPO 模块插盒、光纤配线箱及各类跳线。

高密度低成本 MTP/MPO助数据中心新发展
▲MTP/MPO扇出组件

  MTP/MPO扇出组件可应用于高密度、高性能、快速安装的环境中;可端接至LC, SC, ST和 MT-RJ等接口标准;减少对箱体、配线空间的需求。

高密度低成本 MTP/MPO助数据中心新发展
▲MTP/MPO配线箱

  采用MTP/MPO连接器,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密度配线系统的需求;每个MTP/MPO连接器对应12(24或更多)个LC连接器,1U高度的配线空间能容纳高达72个LC光纤接口。

高密度低成本 MTP/MPO助数据中心新发展
▲MTP/MPO 模块盒

  高密度、模块化设计的模块插盒,内部预端接,实现即插即用,满足数据中心快速部署的需求;提供MTP/MPO和标准接口之间的转换(LC, SC 等);可安装于配套1U配线箱中。

高密度低成本 MTP/MPO助数据中心新发展
▲MTP/MPO 跳线

  MTP/MPO 连接器通过Pin针和定位孔的结构配合适配器实现精准定位连接;可提供高达12倍以上标准连接器的密度,采用4芯、8芯、12芯等带状光缆,极为显著地节约机房空间和部署成本。

  MTP/MPO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高密度性

  ●单个MTP/MPO 连接器一般能容纳12芯甚至更多的纤芯

  ●1U高度的配线空间能容纳高达96个LC光纤接口

  ●节省箱体和机架空间,利于对线缆的管理

  ●普通光纤配线架最高配接高达15,000芯光纤容量

  ——高可靠性

  ●扇出组件及分支跳线全部由工厂进行预端接,全部经由高精度仪器测试,确保系统可靠性

  ●每一步的精确连接

  ●符合电磁兼容性(EMC)要求,无需考虑EMI/RFI因素

  ——低成本

  ●节省安装、测试时间,降低劳工成本,缩短数据中心建设工期

  ●降低耗材成本和对箱体空间的需求

  ——可扩张性

  ●面向未来的网络基础设施

  ●支持10/100-1Gbps以太网和光纤通道标准

  ●单模超过10Gbps的能力

  ——简单易用

  ●模块化设计,易于安装,移除和配接调整

  ●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安装和测试

  MTP/MPO 连接器相比于传统的光纤连接器,提供了12、24倍乃至更高的光纤容量,对目前机房40G高带宽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