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厂商动态】热门团购网站被山寨,用户消费成了泡影;中奖信息泛滥,微博钓鱼网站每天新增三四百个;低价网购1元秒杀,用户付款后音信全无……随着互联网新兴消费模式的崛起,网络钓鱼和不法商家道德沦丧的事件频繁发生,这使得国内的网络安全环境越发不容乐观。人们对商家诚信的质疑已逐渐演变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普遍现象。
丢失的不仅仅是“诚信”
据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4.9%,较2010年增加3.1个百分点;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最新信息也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联盟累计认定并处理了钓鱼网站61500个,环比和同比均呈现上涨趋势。其中,网购类电子商务网站依旧是钓鱼网站的重灾区,高达80%的钓鱼网站将目标锁定在网购类电子商务网站。
此外,卖假货、虚高原价、假抽奖、假退款,泄露用户信息、恶意捆绑软件、发布虚假信息甚至恶搞、诽谤他人等事件屡见不鲜。但同时,很多正规的互联网企业也被牵连其中。在一个充满怀疑的商业网络环境中,诚信商家被冒仿、被钓鱼,通过诚信所塑造的品牌形象被严重侵害。这些情况下,企业所丢失不仅仅是诚信,更多的是企业的未来和用户的口碑。
营可信环境需多管齐下
“优质的服务和诚信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指出,网络售假是现实社会问题在互联网中的体现,但是治理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照搬,而是需要在互联网的道德规范基础上的“多管齐下”,形成政府监督、企业管理、网民自律的局面。
据了解,为了保障广大网民的上网安全和合法权益,政府已最新出台《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相关安全专家对此表示,购物类钓鱼网站直接危害网络金融服务安全,如今有规定更为明确的刑法管制,相信将对不法黑客起到严厉的震慑作用。
今年4月起,中央外宣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维护互联网正常传播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为落实这一行动的宗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别推出“构建网络诚信在行动”,揭露网络虚假信息,揭示不正当竞争下的不良行为,推进健康、公平的网络环境建设。
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
除了依靠政府的重拳出击外,一些企业还引入了第三方网站认证服务,如可信网站。目前,京东商城、淘宝网等都已选择了这种方式,通过第三方的监管和保证,让消费者一眼可分辨网站真伪,放心购物。
据介绍,广大网民在网上购物交易、支付资金、上传信息或通过QQ、MSN等收到一些网址时,可点击链接进入网站首页,通过核验网站是否有“可信网站”的第三方认证标识,并打开“可信网站”验证页面,来甄别网站身份真伪,这样就可避免陷入假冒钓鱼网站的陷阱。
目前,对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进行全面升级的中国万网,已协助众多电子商务、营销类网站和公共事业、知名品牌网站进行了可信认证。中国万网副总裁张本伟告诉记者,目前 “可信网站”验证全面集成了网站身份证明、数据加密传输、网站运行监护、网页篡改监护、木马病毒监控等网站可信安全标准功能,使网站实现身份可信、服务可信和传输可信。在中国万网申请“可信网站”验证的电子商务企业,不仅能获得真实身份验证服务,还能在网站运行监护、网页篡改监护、木马病毒扫描和数据加密传输等方面得到保障。
对此,互联网安全专家表示,互联网安全诚信问题受到来自科技、社会、法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因此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互联网相关企业和全体网民共同行动起来,建立起各类综合防范机制,实现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