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端发起的转型潮
很多时候,技术革命是由新兴的企业发起,很多在传统技术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会选择固守阵地,择机转型。然而,2011年的显示产业,却是依旧占据统治地位的面板企业主动开始选择转型。
“前两年,炒对比度、炒响应时间都是显示器厂商掀起的。今年的3D、OLED、IPS,反倒都是面板厂商在宣传了。”一次聊天中,一位显示器资深设计人员突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确实如此。在2008年之前,面板厂商始终隐身于显示器厂商幕后。然而,面板价格的不断下跌使得面板厂商们越来越积极赶赴台前。虽然各大面板厂商均已做出一系列调整产能的行动,但全球液晶电视的出货量仅个位数的增幅使得液晶面板价格依旧低位徘徊。因此,面板厂商不得不主动求变以“创造需求”,大力宣传新型显示技术从而引发用户更新换代的需求就是面板厂商的变化之一。
3D是2011年三星和LG Display宣传最为积极的概念。无论是快门式还是偏振式,3D液晶面板与普通液晶面板具有最高的技术重合度,使得液晶面板厂商无需过多的设备投入就能从用户的更新换代中得到好处。
与3D类似,广视角面板同样是与普通液晶面板具有技术重合度的产品。因此,希望用户将采用普通液晶面板(多为显示器)的产品更换到广视角面板也是面板厂商做出的努力之一。
和以上两位“改良派”不同,OLED则是准备取LCD而代之的“革命派”。在小尺寸移动设备领域攻城略地的同时,面板厂商也开始布局中尺寸的OLED。如果LCD无法扭转颓势,那么就用OLED取代它,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让动作较慢的对手出局——这是一种极有诱惑力的竞争策略。
在液晶面板厂商们用多种手段刺激市场的同时,另外一些显示技术也开始借着移动设备涌现的东风,试图杀入显示市场。元太的电子纸首先入局,高通的Mirasol紧随其后。这两类反射式显示技术虽然在色彩、显示效果上还无法和LCD与OLED两位大佬相比,但凭借其极低的能耗,有望在特殊领域杀出一片天地。
液晶面板厂商调控产能的系列动作
·友达在6月减少采购玻璃基板,幅度达15%;
·奇美电缩减玻璃基板订单约5%,产能调制80%;
·三星、LG Display在第2季度、第3季度持续调整产能;
·LG原计划在广州投资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已经推迟。
3D之争愈演愈烈
▲
▲
经过多年培育,3D在影院中已经成为常见的显示技术。从2D到3D的转变,对面板厂商来说,是惠而不费的。因而,推动3D普及也成了面板厂商转型的重要手段。
与以往由显示器厂商推动的显示技术更迭不同,3D技术之争的引擎换成了三星和LG Display两家面板厂商。三星所支持的主动快门式3D和LG Display所支持的被动偏振式3D各有优劣,也有各自的支持者。
三星所力挺的主动快门式3D相较对手,最为明显的优势在于,它所呈现的画面与显示器原始分辨率相同。它实现3D的方式是通过在显示器上快速切换左右眼画面,并在眼镜端同步开闭左右眼镜片的透光,使左右眼看到的两幅不同画面组合成为3D图案。这一技术方案中,面板所做出的改变是,需要将刷新率从60Hz提升到120Hz,同时需要配备可与显示器同步开闭左右眼的3D眼镜。其成本增加主要在驱动电路部分和眼镜部分。
LG Display所主推的被动式偏振方案则具有高性价比的特点。它是通过将显示画面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偏振光,并利用偏振眼镜滤掉不同方向的偏振光来分离左右眼画面。在这一技术方案中,面板需要增贴一层偏振膜,这层偏振膜能够将画面不同像素点发出的光线转为不同方向的偏振光。这一方案所需配备的偏振眼镜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同时,这一方案对显示设备厂商来说,几乎无需做出流程变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2011年,三星将其3D方案进行了改进。首先,由于同一时间用户实际上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画面,这一画面又要经过眼镜,导致用户会有画面偏暗的感觉。为此,三星将3D显示产品的亮度控制方式进行了调整,解决了画面偏暗的问题。其次,为了让眼镜和显示器能够更好地同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三星将眼镜与显示器通信的方式从红外升级为蓝牙。这一改变解决了由于通信问题造成的闪烁、重影等现象。三星还在3D显示器内部加入了硬件3D转换功能。用户无需通过其他软件,只需在显示画面时按下显示器上的3D按键,即可将2D画面转为3D画面,较为方便。
IPS与LED瞄准准专业市场
▲
与应用最为广泛的TN液晶显示器相比,IPS、PVA、MVA等类型面板具有视角更广、色彩表现更加精确等特性。之前,这类面板一般应用在专业显示器中。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升级换代,面板厂商也在积极扩大这类面板的产能。
由于苹果iPad的青睐,IPS的概念开始被更多用户知晓。在这一过程中,IPS液晶面板的供应商LG Display看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从2010年开始,LG Display开始通过经济版E-IPS将IPS面板推广到普通显示器上。2011年,AOC也配合LG Display,推出了四个系列IPS面板产品,并全部配以LED背光,希望通过差异化来占据准专业市场。
专业IPS面板之所以价格昂贵,一方面是由于其滤光片等辅料的品质要求更高、调试过程更复杂,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产量较少。与之相比,采用与TN相同的辅料和调试流程的E-IPS成本与普通TN面板的成本差距大大缩小。与此同时,LG Display也在积极扩大IPS面板产能,以通过差异化来改善利润。与此同时,友达、奇美等面板厂商也开始积极将产能转向广视角面板,以寻求突破。从2010年7月获得日立的技术授权后,奇美就开始了类IPS液晶面板的研发,并在今年7月开始量产类IPS面板;友达的MVA面板也已经在很多显示设备上得到应用。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LED背光的显示产品也逐渐开始占据主流地位,成为用户更新显示器的动力。
“对于普通消费者,理解IPS等专业概念确实较为困难。但是,在零售渠道,用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IPS产品与普通的产品可视角度有明显差异。我们将其定义为专业技术、普及产品。”艾德蒙科技中国区显示器市场总监 段文学表示,IPS能够给用户带来视觉效果的改善,加上LED的节能环保特性,是一组“黄金组合”。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提升并未带来较高的价格。艾德蒙科技中国区显示器产品经理 陈春树表示,AOC的IPS+LED的显示器产品与普通显示器产品的价格差异约在200元左右,很多准专业用户甚至普通用户都可以接受这一价格差异。“今年第四季度,我们希望IPS产品出货可以占到我们总出货量的10%,2012年希望能做到20%。”
“当市场饱和的时候,一定要有新的产品去进行替代。IPS就是在饱和市场实现增长的主力。”艾德蒙科技中国区AOC显示器销售总经理 阎立东表示。LG Display之所以与AOC共同推广IPS,也是希望能够在已经饱和的市场中实现新的增长。陈春树介绍,LG Display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更多产能向生产IPS面板转换。
名词解析
·LED与LCD:LED在显示器中属于背光源,是替代传统CCFL背光源的。LCD是液晶显示器的代称,液晶只能起到滤光作用,需要与LED等背光源配合显示画面。所谓的LED显示器就是使用LED背光的LCD显示器。
·LED与OLED:OLED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OLED单元可以自行发光,不需要LED等其他背光源,也不需要LCD来过滤光线,因而能够更加轻薄和省电。
OLED展现王者气息
▲
▲
5月31日,三星在韩国投资21亿美元建设的5.5代OLED面板生产线提前投入量产。到明年5月,三星的第8代AM-OLED生产线也将投入使用。OLED替代LCD的进程开始加速。
OLED将在未来取代LCD已经是不争的趋势。问题在于,这一过程将在何时开始。在液晶面板价格较高、利润率较高的时候,厂商开发OLED的动力不足。然而,经过连续几年的低迷之后,三星开始考虑加速让显示技术进入下一代的进程。
OLED的全称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在电流通过时可以发光的有机材料涂在基板上,通过TFT控制每个像素点发光。OLED较LCD的优势在于,其面板本身可以发光,不必像LCD一样配备背光源。同时,由于OLED工作过程中是按需发光,而非LCD的背光始终开启、按需过滤,其发出的光线利用效率很高。因此,一个成形的OLED模组总厚度较带有背光的LCD模组要薄许多,能源消耗也较少。
虽然OLED的原理与LCD完全不同,不过两者均需要TFT驱动,因而有一定的技术重合度,可以通过改造现有LCD面板生产线完成。相较从头建设,改造仅需30%左右的投入即可完成。因此,已经拥有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厂商转向OLED更为容易,也限制了新兴厂商的加入。与液晶面板类似,OLED面板生产线的代数也是根据基板尺寸而定的。目前,三星的5.5代生产线适于切割10英寸~17英寸的面板。如果三星的8代线成功投产,OLED将能够覆盖46英寸的电视类产品,开始全面取代LCD。“第8代OLED面板工厂只要能达到七成左右的良品率,OLED价格就可降到与液晶面板相抗衡。”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
如果说3D显示、广视角显示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进行变革的“改良派”,那么,OLED就是彻底改变产业格局的“革命派。”台湾工研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旦三星的8代OLED生产线投产,台湾的液晶面板行业将面临灭顶之灾,雇用数十万名员工的产业将灰飞烟灭,耗资千亿元的精密设备顿时形同废铁。”
AM-OLED已经在小尺寸面板市场取得了成功。采用该类显示面板的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证实了AM-OLED在画质和节能性能方面的优势。因此,在三星的推动下,其他面板厂商也开始布局OLED生产线。记者了解到,京东方已经开始在实验室进行OLED技术的开发,并会逐渐将其4.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部分改造为OLED面板生产线。另外,在中国大陆,中显、虹视、彩虹和天马均在建设AM-OLED生产线。
反射式显示技术寻求突破
▲
在传统液晶面板厂商谋求转型的同时,一些新的显示技术也浮出水面。其中,电子纸已经在电子书的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高通的Mirasol则是更具前途的产品。
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是一种发光显示技术。而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各种物品时,物品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通过反射光线让人看到的。
反射式显示技术的代表是电子纸和高通的Mirasol。两者原理并不相同,但都是利用光线的反射来实现图像的显示的。电子纸是通过电极控制电子油墨颗粒来实现画面的显示的。而Mirasol则是利用一微机件的开闭来控制每个像素点是否可以反射光线,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电子纸目前多用于电子阅读器,而Mirasol所瞄准的则是手机等移动设备市场。
SID2011上,高通展示了采用Mirasol屏幕的概念手机。高通在台湾建设的新工厂将在2012年投入量产。
反射式显示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其节电能力。高通表示,采用Mirasol的移动设备电池寿命将是普通移动设备的3倍。另外,反射式显示技术在日光较强的环境中也不会有炫光现象,更适合户外使用。
不过,与AM-OLED等技术相比,反射式显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凭借亚马逊Kindle,电子纸曾一度成为热门产品。不过,由于迟迟未实现彩色化,搭载电子纸的电子书受到了平板电脑的冲击,增长势头遭到遏制。而高通的Mirasol本来预期在2010年进入终端市场,但直到现在仍未得到广泛采用。高通预计,2012年台湾工厂投产后3~4年内Mirasol才会逐渐成为主流,但那时AM-OLED已经成势,Mirasol能否动摇其地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亚马逊新设备的设计给反射式显示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由于反射式显示技术适合在环境光强的环境使用,亚马逊计划在新的终端中采用两种显示技术切换的设计——在较暗环境中采用LCD显示,而在较亮环境中采用反射式显示技术,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记者手记
本世纪初,显示领域的一件大事就是LCD与CRT技术的更迭。今天,LCD开始面临新显示技术的挑战。不同的是,CRT向LCD的改变中,更多的战斗是新兴的显示器件厂商向旧有的显示器件厂商发起的。而此次更迭的动力则是液晶面板厂商自发寻求新的市场机会的需求。
友达、奇美电的Q2财报可以作为液晶面板厂商为何要寻求突破的注解:2011年第二季度,友达与奇美合计亏损新台币237亿元,不得不将产能下调至80%左右。今年年初预期的液晶电视市场高峰并未到来,短期内前景并不乐观。这种形势下,向新技术的转型成为推动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毫无疑问,在此次技术更迭中,一些厂商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资金、市场占有率均较高的厂商可以借这一时机扩大优势。显示产业的市场格局也会重新划分。未来两年,是这一战争最关键的两年。随着技术的更迭,用户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显示产品,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是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