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外表光鲜却落败!十二种草草收场的技术

  “革新”犹如技术行业无所束缚。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上周宣布的Lytro广场相机,据说它支持先拍照后对焦。时至今日,已经涌现出了不少颠覆性的技术革新,但我们仍不禁要怀疑,毕竟,以前我们就听说过技术革新带来影响的大胆预测,但是结果往往都不太令人满意。为了满足下怀疑论者的欲望,下面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十二种大肆宣传最后却草草收场的技术。

  一、AT&T可视电话(1964年)

  可视电话的念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成型的产品恐怕要数AT&T的可视电话。这款产品在1964年美国 纽约世界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当时的设计者希望借此能彻底改变传统通话的方式,利用一个专有显示器来支持视频通话。但是,由于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当然,语音通话时一种更为便利、廉价的联络方式,因此可视电话一直没有真正大张旗鼓地应用开来。即使到现在,视频通话比如Skype也远没有电子邮件、短信息应用得广泛。

  可视电话最终没有普及还是与其功能的可替代性有关。就像手机可以替代寻呼机,但是电视替代不了广播。

  二、磁泡存储器(1970s)

  上世纪7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发明,本打算借此来取代硬盘。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要记录的数据储存到芯片表面的泡沫状磁性区域,它不包含任何移动性部件。不幸的是,正如约翰德沃夏克指出的一样,磁泡存储器具有速度慢、昂贵和不利于控制的缺点,可能只有军方才会觉得它有些许帮助。对其他人而言,硬盘才是存储主流,而闪存则具备着磁泡存储器的大部分优势功能。

  新技术的普及的条件首先是实用、便利,其次是价格适中。显然,磁泡存储器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三、虚拟现实(1990s)

  虚拟现实场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它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永恒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戴上一个沉重的“头盔”然后玩简单的射击游戏。在当时,这种虚拟现实成为家庭娱乐的一种新潮,亦或者是社会转型的开始。身临其境的游戏和操控体验,只能通过任天堂的Wii和微软针对Xbox 360的Kinect,但步入虚拟世界仍然是一个梦想犹如“星际迷航”一样。

  虚拟现实的体验非常新鲜,如果能够将头盔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改造一下,或许还能有更大发展。

  四、互联网设备(大约2000年)

  当互联网设备在二十一世纪大张旗鼓出现的社会,一种提供简化互联网服务访问的消费级设备看起来前景一片大好。不幸的是,这种设备制造商——包括3Com公司在内这种精心设计的Ergo Audrey互联网访问设备——表现却平平。用户还是觉得用他们的老式PC上网冲浪可以为此节省500-1000美元。在网络泡沫和其他竞争对手面前,Ergo Audrey在2001年6月1日夭折了。那么该领域是否有其他的胜利者呢?也许Ergo Audrey夭折之后的九年出现的iPad算是其中之一吧。

  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尝试,但是却给后来人带来了启示和灵感,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五、Segway(2001年)

  赛格威(Segway ) 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个人用运输载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种。如果其发明者Dean Kamen承诺这一产品将带来革命性变革,可能没有谁对此表示怀疑。但是该产品只有2个轮子、而且作为城市交通工具拥有大量自我平衡的电动车,犹如“在汽车面前犹如马匹在汽车面前一样”。因为,人们不想花费数千美元仅仅是为了追求驾车、步行之间的其他新型交通方式,更何况其安全性带给公众的只有负面影响。最终,这种产品在2010年失去市场。

  新奇还不足以支撑一项技术,时间和市场会检验一切。

  六、Foveon X3照相技术(2002)

  Foveon X3是全球先进款可以在一个像素上捕捉全部色彩的图像传感器,它采用三层感光元件,每层记录RGB的其中一个颜色通道。Foveon X3起初被认为会引发数码摄影的技术革新,因为现有的相机仅仅是在每个传感器上记录一种颜色,然后通过计算找出其他两种颜色。而Foveon能捕捉到三原色。到后来,由于图像上的质量相差并不大,因而在民用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现在,Foveon技术主要应用在适马生产的相机上。

  消费级相机的购买者往往关注的是成像质量,这也许Foveon X3照相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七、城市Wi-Fi(2004年)

  大概在2004年,在都市实现Wi-Fi覆盖的思潮遍布全美。在当时全美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忙于规划本市的Wi-Fi,其中也不乏比如AT&T和EarthLink等私人公司。但没几年,情况急转直下。由于实施起来费用过于昂贵,而且对于某些要求覆盖面比较大的地方来说,Wi-Fi技术显然不具有优势。到2007年,很多城市陆续放弃Wi-Fi计划。

  Wi-Fi技术也是在不断的试验和摸索之中前进。

  八、无处不在的RFID(2004/2005年)

  大约七年前,联线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过“未来的杂货店”构想,在这个店铺里,每个商品都被附上RFID芯片。该技术可以帮助销售商根据顾客所处的位置推荐最适合的产品,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结账。更为重要的是,商店可以根据供需及时作出价格调整。在2005年美国政府要求此后的美国护照都要内置RFID芯片,这使得RFID更加变得流行起来。这一措施也宣告了以前那些极力反对在护照上安装RFID芯片的人的努力归于失败。但是,头脑发热往往会被遇到的新问题所击醒。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RFID的价格和安装RFID基础设施所带来的高昂成本。目前,曾经在消费电子展上吸引眼球的RFID技术,几乎被沦为昙花一现的命运。NFC其中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付款,而不再需要使用信用卡。

  九、上网本(2006)

  仅仅是几年前,上网本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技术—价格低廉,方便携带。特别是方便了儿童上网。从2006年起,上网本就开始被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轻巧的体积用于儿童上网。 但是,2010年春天苹果的iPad诞生了。这成为了上网本的重大威胁。上网本的销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平板电脑。上网本的低廉价格一定程度上犯了电脑技术的忌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是电脑处理技术的未来。

  上网本以其低廉的价格,还是可以在市场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十、 HD Radio(2006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认为 HD Radio会引发一场音乐革命,但 HD Radio Alliance却在2006年十分肯定地认为的确会引发一场变革。哪想世事难料,高质量的收音机从未获得汽车制造商的支持,而且广大民众又倾向于使用iPod或者智能手机而非传统收音机来播放音乐。这样一来,需要更多支持HD收音机频谱基站的说法就难以自圆其说了。

  曾经的流行,但是很快变成了浮云。

  十一、UMPCs (2006年)

  在2006年,微软的 Origami architecture本来将推出新一代的超移动个人电脑(UMPCs)。这种设备小巧、支持触摸屏和一键访问,使用tablet版本的Windows XP 系统。(图中所显示的是分别是三星和华硕的UMPC)然而,微软、英特尔和各大硬件厂商未能意识到——没有人愿意支付高达1000美元的费用来构造这些设备的现象——支持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完全垄断了这一领域。

  高昂的费用,但是却没有与其想匹配的功能,因此无法普及。

  十二、Google Wave(2009年)

  谷歌视Google Wave为其短信平台进行推出,它融合了Twitter、电子邮件和即时短信功能。然而,命运多舛的协作工具却从未没有真正流行起来。Wave不便于管理,挫伤了普通用户、开发者对其的积极性,而且大多数人们都发现,Facebook能够以更简便的方式来实现它同样的功能。在去年3月份,谷歌正式关闭了该服务。

  社交工具就是如此,一旦无法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就离完结不远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