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复杂、不能全屏蔽还不如非屏蔽……”,这些对于屏蔽系统的质疑,曾经把屏蔽系统推到了“死亡”的边缘。然而,用户对于网络安全的日益重视使屏蔽系统起死回生,高带宽应用的发展也将使屏蔽系统焕发活力。
屏蔽系统的发展史走过了荆棘,看到了光明。
争论已接近尾声
屏蔽与非屏蔽之间的争论因为应用的发展已趋于平静,争吵已经不再有意义,把焦点放在如何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更为明智。
在布线领域,关于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的争论自从屏蔽系统诞生时就开始了,一度越吵越凶,焦点在“屏蔽系统需要处处屏蔽,除线缆外,跳接面板、连接器信息口、配线架也一定要屏蔽,否则不如不屏蔽。”而要达到所谓的处处屏蔽,抛开产品本身不说,在当时对安装也提出了高要求。
事实上,普遍认为,这种争论一定程度上是两大派系厂商在争论:以美国厂商为主倡导非屏蔽系统;以欧洲厂商为主倡导屏蔽系统。“其实关于屏蔽与非屏蔽系统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有一点要明确的是,认为TIA/EIA-568A标准(美国商务楼电信布线标准)偏向于非屏蔽,CENELEC EN50173标准(欧洲颁布的布线标准)偏向于屏蔽是错误的,因为无论在以上的标准还是在ISO/IEC 11801(国际布线标准)中,都对屏蔽和非屏蔽系统进行了同等介绍和规范。只不过由于消费观念的区别,在欧洲屏蔽系统的应用多一些而已。” 施耐德电气的这一观点与众不同。但一种趋势是,随着厂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对于屏蔽和非屏蔽之间的争论在逐渐淡化,主流厂商多数也都同时提供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
西蒙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关于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的争论已经不再有意义,屏蔽系统已经成熟,安装已经不再像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越来越多的用户对屏蔽系统存在着需求,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产品和应用层面来看各自是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业界目前对屏蔽系统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屏蔽系统较非屏蔽系统有更低的插入损耗、更好的串扰、ACR与回损性能和更好的一致性。
当信号以很高的频率在线路中传输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会因为外界电磁干扰和线缆自身的串扰产生大量的传输错误,从而降低系统的性能。屏蔽系统可以在电磁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支持安全和高速的数据通信,更好地适应用户高性能应用对网络布线系统的要求,适应未来对网络升级与扩展的要求。”泰科公司相关人员这样看待屏蔽系统。
事实上,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整体的格调和上面几家公司是一致的,大家对屏蔽系统普遍持肯定态度。看来,这场屏蔽系统和非屏蔽系统的争论因为应用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意见渐渐趋于一致。
技术已不断发展
从技术层面上讲,屏蔽系统的发展一直在继续,在未来,屏蔽系统是否会成为主流?不是不可能。
屏蔽系统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抗干扰性能包括两个方面,即系统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和系统本身向外发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后者,欧洲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EMC规范,目前主流的产品都能达到这一规范,所以在通常的环境下,屏蔽系统主要是为前者而采用。
实现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连接硬件外层包上金属屏蔽层以滤除不必要的电磁波。随着应用需求的深入,屏蔽系统自身也在向前发展,一方面是与综合布线系统整体的发展相统一,即屏蔽系统也走过了5类、超5类(100MHz)、6类(250MHz)甚至到了7类(600MHz);另一方面,从屏蔽系统本身的技术方面讲,屏蔽系统目前已经有三种屏蔽方式: FTP、S-FTP和PiMF。PiMF 可以称为“独立式”屏蔽方式(即一条线缆中的每一线对都单独采用屏蔽层屏蔽,然后把所有的线对统一用屏蔽层再进行屏蔽),它的各项性能指标都高于其他两种屏蔽方式。未来新兴的高带宽服务以及更高速以太网标准的采纳,使得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网络越来越多地整合到基础线路上来,对于网络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以及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独立式”屏蔽方式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随着布线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用户选择了超5类系统,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6类。随着视频应用的开展,对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当千兆到桌面普及的时候,7类系统自然会受到用户的青睐。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传输性能的要求,7类系统必然是屏蔽系统,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未来,屏蔽系统会成为布线中的主流?
事实上,在谈到7类系统的时候,自然就有“光纤会逐渐取代屏蔽系统吗?”这样的疑问,泰科公司相关人员这样做了分析,“虽然光纤较铜缆在性能等方面有优势,采用光缆布线的网络屏蔽效果优秀,而且可以得到极高的带宽和传输速率,但是光纤较为昂贵的价格以及对于工程安装的高要求是用户在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很多厂家推出的7类布线系统的安装成本接近于多模光纤的成本,但光纤网络设备比铜缆网络设备的成本高出很多,这就决定了如果从整体价钱上比较,采用光纤会比铜缆贵出很多。因此,如果价格高的因素仍然存在,光纤取代屏蔽系统就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