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物联网通向更智能的未来

  本报记者 陆绮雯

  世博园检票口,掏出手机在专用设备上潇洒一挥,便可完成检票程序,这是诠释物联网应用最生动的案例。世博会手机票的制作是在全球首次把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与移动SIM卡相结合的结果。

  事实上,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园内,各种各样的世博设计集中展现了 “低碳、节能、创新、融合”的技术理念和发展方向,而世博园里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背后,更是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物联网故事。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

  日前, 《现代建筑电气》编辑部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牵头在沪举办了 “绿色世博,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论坛”,论坛上,来自苏浙沪各大设计院、集成商、建筑电气行业知名企业等150多名专家、技术人员围绕物联网相关技术主题和节能建筑电气设计理念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分享了世博会中让建筑更节能的物联网。

  下一个 “万亿数量级”的产业热点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 《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提及物联网,不过当时这个新概念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报告还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 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 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万亿以上的传感器需求。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第一次计算模式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次是微机网络模式,第三次是互联网,第四次就是物联网。

  2009年,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 “国家视野”。 3月,温家宝总理在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 “物联世界,感知中国”战略,并指出 “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物联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11月,温家宝总理又发表题为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把物联网列为国家五大信息产业战略之一。

  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有资料表明,中国物联网产业链2009年可能已突破1000亿元产值, 2010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到7500亿元。而在2020年前,中国规划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

  物联网无疑是全球下一个 “万亿数量级”的产业热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誜1。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