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第一财经周刊:书店的黄昏

  如果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是一家单纯的书店就好了,那样即便它干脆关门大吉,也不至于让人牵肠挂肚。

  但它不是。

  它是北京的文化地标,这个周边环境远远谈不上优雅的所在,是北京的读书人心目中真正的城市门面,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可能不止是北京人,这个王府井大街走到头儿、夹在中国美术馆与已经衰败了的隆福寺之间的书店,也是很多读书人到北京来的必到之处,这里有读书味道。

  他们难以想象这样一座文化地标的坍塌。第三极书局倒闭了,他们只是感慨一下书店业的衰落,但是没关系,还有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呢,现在如果它也没了,他们可能就真的失落了。

  虽然他们自己本身去书店的次数也在减少,但是这里关于阅读的温暖回忆会被他们放大。从事IT行业工作的田野曾经最喜欢一楼通向二楼的那些台阶,“人多的时候,每隔一级台阶靠墙一侧都会有一个读者席地而坐。阅读者神情专注,经过者小心翼翼。”

  在一家报纸做编辑的喻晓甚至连它的二楼出租做咖啡馆都难以接受。几乎每个月,这个北京小伙都会跑到三联旁边的长虹影城看一次电影,而看电影的前后,是他的书店时间。他喜欢和学美术的女朋友一起去,一个在楼上艺术区看书,一个在地下一层看书,两人看上一阵子再离开。韬奋图书中心不仅有大量他喜欢的宗教书籍,还有他在别处买不到的《历史研究》杂志。

  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正常经营的公司,关门大吉可能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步走不得,也没人敢走。

  “出版业务,必须要讲理想,但书店,需要的是经营。”翟德芳说。在来三联之前,他在香港待了8年半,做过香港中华书局的总经理,曾经分管中华书局的油麻地分店。这段特别的经历给了他管理和运营书店的经验,回北京后他就负责起了韬奋图书中心。

  书店业的黄昏之下,他在想办法尽可能延长这家书店的生命。在香港,他曾经管理的中华书局之前有五个门市,现在已经关了两个。

  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当和卓越们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网上图书购买方式,而且价格便宜。很多读者会先到韬奋图书中心这样的传统书店找书,然后记下书名,去网上下单购买。三联韬奋图书中心2009年也做了自己的网上书店,但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这个网上渠道不仅书的品类少,价格和其他网上书店比也没有优势,它没有当当和卓越的采购规模,也没有图书之外的商品可以获得利润。

  “去年明显更差了。”孔令琴说。作为韬奋图书中心的收银员,她眼看着结账的队伍一天天变短。年轻人不怎么买书了,而他们曾经是图书消费的主力军,现在他们更愿意选择网上阅读和手机阅读。出版社为了推广自己的图书,也会把1/3的内容先放在网上,不少人看完了梗概就不会买书了。

  上海的季风书园为了保住最好最大的陕西南路地铁站的店折腾了大半年,广州的学而优书店关闭了一家加盟店。书店行业衰落了,这些城市地标式的书店都选择了收缩。人们都在提心吊胆,生怕有朝一日噩运会降临到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头上。

  广州的三联连锁书店大规模倒闭的消息一出,翟德芳就接到各路问询电话。作为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副总经理和韬奋图书中心的实际负责人,他需要向对方解释,广州三联连锁书店属于香港三联,而香港三联属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和北京三联完全没有关系。总部位于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是个出版社,属于中国出版集团,而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是它直营的书店。上海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又是另外一家独立的出版社。

  但事实上,北京三联的境况跟广州三联差不了多少。

  韬奋图书中心2009年的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比它最辉煌的时候下降了一半。不过比很多民营书店幸运的是,它毕竟属于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可以在租金上“商榷”。2008年图书中心租金被三联免去,2009年只象征性交了10万元。

  如果没有2009年年中中国出版集团酝酿整体上市,也许韬奋图书中心还会在体制的惯性中继续向前。中国出版集团是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上级主管单位,韬奋图书中心将作为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一部分被打包到上市公司中。

  “以前书店主要人员都是外聘的,但是员工绩效管理没有到位,人浮于事,一个总经理下面竟然设置了物流、电脑、营业、业务、财务、防损6个部门,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的书店养了79人,”翟德芳说,“然后就是盲目扩张,2009年6月,韬奋图书中心还在北京新世界商场开了一家分店,还在两个社区建了分销点。结果,新世界商场分店平均每月都要亏损两三万。”

  管理的混乱还体现在内部存货上,韬奋图书中心近年一般销售1000万元码洋上下,但在2009年底的时候,存货接近1500万元码洋,这等于书店存货的周转率还不到70%。

  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第一条建议是:直接倒闭。

  可能没有人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会认为真的要这么做。除了他们自己的感情,他们当然也明白图书中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直接倒闭显得太不负责任,但是从财务的角度看,倒闭是最经济最省心的处置方式。

  于是就不断开会讨论,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不过决策者们分析了图书市场的现实和图书中心亏损情况,认为书店的亏损除了市场因素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内部管理不到位。只要书店改善管理,图书中心也还有希望。

  2009年底,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决定以买断债务的方式,让韬奋图书中心保证持平的业绩,以便继续经营下去。但三联管理层已经决心改变图书中心亏损的局面,不能让其继续成为母公司的累赘。

  2010年3月,翟德芳由香港回北京任职,正好赶上这场变革。

  田野已经半年多没去过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了,他发现自己曾经热爱的地方正变得越来越陌生。从2010年年初,书店的书架就变得乱七八糟,他喜欢的IT类书目完全消失了,偶尔在音像区转转,耳边还被亲子对话填充了全部声源空间。至于他最喜欢的楼梯,现在这个楼梯角落拉上了帷幕,被封闭起来。

  事实上,这半年正是韬奋书店的调整时间,但书店并没有为此停业。“所以有时候读者觉得书架乱,或者直接说我们内部管理混乱。”翟德芳说。

  翟德芳在香港管理过一个800平方米的店,一年销售额300万元,员工只有13个人,他决定全员就地下岗,对岗位进行精简并对职责做明确划分后,大家再重新竞争上岗。他承诺留下来的员工至少会提升1/3的工资,没被聘用者书店按照劳动法发补偿金,最后,员工从79人减到了32人。管理层只剩下4人,除此之外,都是业务人员和营业人员。

  孔令琴留了下来。人员精简之后,她的工作量一下子大了起来。店里的三个收银台撤到只剩一个,而且分工方式改变之后她们几个收银员不仅要负责顾客结账,还要偶尔管管收银台附近的卖场,帮助同事上书,帮读者存包、查书、登记缺省。

  整个书店的运转速度加快了。以前读者的缺书登记过了一个月都不一定会有反馈,但是现在他们每隔三四天就 会把读者缺书报告给业务人员,一般一周内就有反馈。

  2010年年初,两个社区分销点被撤掉了,翟德芳上任后又砍掉了位于新世界的分店,把更多精力放在书店内部的书种建设上,从4月份开始,很多滞销书和出版社主发的书被退了回去,两个月一共退了500万元码洋的图书,腾出来的空间则让给了新引进的人文、社科、文化类新书。以前300平方米的库房,也只保留下用于周转的50平方米,仓库管理员也大大减少。

  书店里面近7万种图书也在进行着精选和更新,9月中旬会有一个创意产品区开辟出来,让三联精选的艺术设计类商品进驻。

  “像这两年因为百家讲坛而流行起来的一些通俗历史书,我们可能要选择性撤下,只保留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曾军说。她是业务经理,从1996年韬奋图书中心开业就来到这里。她根本不能说服自己接受图书中心近两年的状况,重新竞聘那段时间,她最终决定留下来,想看看一起走过14年的三联未来会怎样。现在她更忙碌了。改制之后,书店营业员月收入提高到2000元左右,而以前刚进来的年轻人起薪才800元。

  这一切进行得风平浪静,外界根本看不出韬奋图书中心经历过如此大的震荡,直到二层出租给雕刻时光做咖啡馆的消息散布开。

  在翟德芳的构想中,从书店的人文特色出发,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太大了,图书中心不是要做图书城,也不需要全品种。他想把二楼压缩出来,交给母公司,实现其它效应,也减轻书店的负担。他的想法得到了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总经理樊希安的支持:“这和书店坚持人文路线并不矛盾。”

  当三联放出了对外出租的消息后,有餐馆、百货店找上门来,最终三联选择了雕刻时光咖啡馆。

  韬奋图书中心二楼本身就有一个小的咖啡馆,但是经营得并不算成功。引入专业的经营者后,读者看书累了就可以上去喝杯咖啡,也算提升了对读者的服务。樊希安很满意这个结果,他认为书和咖啡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咖啡馆不会破坏韬奋书店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一年100万元的租金可以减轻书店的负担,从此图书中心不必再向三联韬奋图书中心额外支付租金。

  雕刻时光的老板庄淞洌觊觎三联已久,1990年代从台湾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书后,他先是喜欢去清华大学附近的万圣书园,后来发现韬奋图书中心的文学书籍更为齐全,自此成为三联爱好者。和喻晓一样,他也喜欢混在三联周边地区,他会在韬奋淘书,去人艺看小话剧,到美术馆看展览。

  “这块地我们盯了三年了。”他在三联周围看了不少地方,都不是太满意,一听说三联二楼要出租,马上奔了上去。三联这家雕刻时光将会和之前的店不太一样,是一个旅行主题的咖啡馆,他最近正忙着为设计中150平方米的小型图书馆搜集各种旅行书籍。

  在双方的合同中,这块地将来也会成为韬奋书店讲座、沙龙、新书发布会的举办地。这意味着原来每周末在二楼举行的读书讲座仍会延续下来。

  翟德芳还在尝试为书店注入更多其它元素。摆放在一层的电子阅读器因为销售情况不佳可能要撤掉;书店同时引进了台湾最有影响的创意品牌四季,四季的产品会占据两个专架。他比较认同像台湾诚品书店那样的书和创意产品混合销售的经营模式。按照书店业的数据,经营百货的利润超过50%,而图书即使全价销售也只有30%至40%的利润。

  按照现在的规划,未来三联将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地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潮流书店,吸引更多的读者进来,地下就是三联传统的人文学术类图书。不过人文学术类仍然会占据整个书店80%左右的面积。

  在翟德芳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并没什么新意,因为民营书店都在这么做。

  但是,即便是这样做的民营书店,能够在整个书店业的颓势当中坚持的,也已经屈指可数。去书店看书买书,这是前几年还在做的事情,现在对好多人已经恍若隔世。

  现在韬奋图书中心已经变身为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独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店名也会改为三联韬奋书店。按照樊希安的说法,只要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在,韬奋图书中心也会在。因为“楼上出版社,楼下书店”是三联不变的传统。

  在韬奋图书中心一层,很多图书的摆放调整还在进行,这样的状况还会持续两到三个月。8月22日,北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周日的书店里,不断有人驻足在暂时封闭的通向二层的楼梯处,满脸疑问。下午三点到四点,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一共有7个人走向结账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