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专稿】近日,计算机世界一篇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引发了业界各方的关注。作为传统媒体,将“狗日的”一词堂而皇之的印在封面上,姑且不论其针对的对象,仅仅造成的恶劣影响和“环境污染”就与其身份和责任大不相符。如果一个路过报亭的孩子指着这期杂志的封面问家长“狗日的”是什么意思?家长该作何解答?
有些话可以在酒桌上插诨打科,但不能印在媒体上引导读者——除非你把媒体当作了酒桌。
疑问一:腾讯的“抄袭”该摒弃还是要学习?
《“狗日的”腾讯》一文出来后,即刻引发了业内对于腾讯“抄袭”的议论。实际上,从早期腾讯起步时的OICQ算起,腾讯就被打上了借鉴模仿的深深烙印。作为国内IM领域无可争议的老大,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就聚集了难以想象的用户资源——此时正值互联网产品风云际会之时,如果腾讯有足够的新意、志向和创造力的话,那么它是有机会成为像Google、FaceBook这样的伟大公司的。但很遗憾腾讯错过了这些机会。我们看到的是Q币、会员、QQ秀、红钻蓝钻……那时的腾讯一心想着的应该是财富的积累,而不是要改变世界。
但正是这个“没有进取心”的企业,无声间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腾讯以其独有的中国式经营哲学,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为什么说是中国式呢。举个例子,在早期的几家国内手机厂商举步维艰甚至倒闭之际,在Nokia、索爱和苹果几乎占据了国内终端市场绝大部分空间的时候,有一支力量站了起来,他们以超强的模仿能力,锦上添花的新颖设计和贴近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本土手机重新夺回了市场和空间,甚至远销海外。是的,我说的正是中国的“山寨手机”。我们期待并欣赏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企业,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是新时代的励志楷模,但同时,我们也要理解甚至是学习哪些敢于模仿和借鉴甚至青出于蓝的企业,猫无黑白之分,关键是要逮到老鼠。
还是那句话:腾讯不是Google,也做不了苹果,但如果中国企业多一些腾讯,多一些世界第三,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疑问二: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博弈之道?
由于身处于网媒的阵营中,所以我要尽量坚持让下面的话尽量做到客观。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媒一直是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的天下。但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由于本身的体制和资源,使广播电视媒体受互联网的冲击有限(但依然受到了影响,不论从市场还是经营方法上),而平媒则成了与网媒对冲最激烈的一方。过去读报纸的人,很多选择了上网看新闻;过去习惯于杂志的深入解析,如今则有了网络专题这个新选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趋势,并从这种趋势中解读出一些内涵:一些传统媒体人士转而加入到了网媒的阵营中,这种人才的流向性昭示了两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比。
网媒的优势在于新闻实时性、展示的多样性、传播受众广、信息量丰富以及免费。而与之相比,平媒在这些方面确实处于劣势。
但同时,平媒依然有着自身独具的优势。例如,平媒的专业积累和人才更丰富,报道的深度和精度更强,虽然没有网络庞大的信息量但却可以在“精”上做文章,并且,依然有着多年来积累的具有相当程度粘性的读者群体。
同时,我们看到,很多平媒都在保留了根本的同时,又纷纷在网络上开辟了新的空间,比如前面提到的主角之一计算机世界,就开创了计世网,两条腿走路,这也是平媒对抗网媒的新思路。
但不论平媒还是网媒,竞争与对冲都是手段,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根本立场是不能丢掉的,如果在竞争中恶语中伤,甚至为了眼球而牺牲了原则,则是落了下乘。
疑问三:眼球经济时代的偏执与疯狂?
“眼球经济”这一说法的提出,极好的概括了当前市场营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心理。作为媒体,如果不懂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那等待的只能是被竞争所淘汰。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曾说过的一句话一直被我奉为圭臬:“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编辑们在标题、排版甚至是插图上费尽心思的争取着更多的吸引力,一些网络的热词、火星文甚至是口头禅都被搬上了大标题中,过去这种情况在网媒中更多见一些,这也成了平媒们往往不认可网媒的一个原因。但现今这种趋势也在平媒中出现了,也许,在这个以“快”为主的时代里,真的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但眼球经济只应该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我们追求的目的。就像厚黑学一样,可以为术,但不可以为道也。一旦本末倒置,就偏离了事物本来的面目——而媒体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呈现真实。
也许有很多人因为三个硕大的“狗日的”而买了这期杂志或者点开了那篇文章,甚至有朋友开玩笑说要“珍藏”,但为了眼球而作内容,绝非长远之道。
因为我们真正能长久的打动读者的,是我们的真诚。
疑问四:有时我会迷惑,是我疯了还是其他人疯了?
“有时我会迷惑,是我疯了还是其他人疯了?”——爱因斯坦
在那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出来之后,很多业内人士都纷纷发表了看法,其中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就是,计世此番如此深恶痛绝的批判腾讯,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似乎很难有定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竞争?压力下的心态失衡?站在保护弱者立场上的嫉恶如仇?亦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懑与失望?总之,计世的这篇文章实在是过于突兀了,以至于让读者在看到标题的一瞬间,不免会产生恍惚:
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但如果抛开题目来说,整篇文章的行文并无十分过火之处,全文洋洋洒洒的举例论证,也大都不是无妄之谈。虽然炒作的话题没有新意,但也绝非是单纯的骂街之作。可疑问就在这里,基本上正统的文章,为何配上了如此骇人的一个题目,以及那个身插三把匕首,鲜血淋淋的企鹅插图?难道真的只为吸引眼球?
一篇平常文章,一个雷人题目。比之网媒,有过之而无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