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移动背后交替的身影:性格不同魅力相同

  一纸任命,让一直在王建宙高大身影下紧紧跟随的李跃猛然走到了公众面前。2010年5月31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公司原总经理王建宙改任公司董事长,其总经理一职由公司原副总经理李跃接任。职务的更迭往往让人习惯性地将前后两位领导进行对比,然而我们将中国移动这前后两位掌门人进行对比之后,却发现相貌、性格不同的他俩,却拥有同样强烈的人格魅力。

  狡黠的王建宙

  与其他对企业家、央企高管的描述相比,包括记者们在内的很多人私下更喜欢用“狡黠”来形容老王——已经62岁的王建宙。“与同样是央企和垄断企业的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等企业的老总之低调完全不同,老王几乎是通信业界的明星级人物,ITU国际大奖、达沃斯论坛高级嘉宾、央企考核冠军等名誉和头衔让他在各大媒体的曝光率并不亚于一些二线明星。”一位业内人士说。

  其实老王不仅不惧怕媒体,而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媒体达到自己所需要的效果。虽然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媒体中所说的也很多,但老王不仅没有“言多必失”,说出让媒体能够炒作的话题,还利用媒体在关键时刻放出一些想要释放的信息。无论是老王在电视上表示中国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之后,中国移动骤然增多的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人才,还是其在媒体上所释放的想收购腾讯的试探气球,无疑都证明了他的狡黠。

  “来自盛产富豪的浙江的王建宙可以基本被归类为‘富二代’,出身原信息产业部机关的他,长期担任司局长职务,并没有参与中国移动的创立。”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说。六年前,当他从张立贵手中接过权杖的时候,无论是资产还是用户,中国移动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然而雄厚的家底反而给了六年前的王建宙更大的压力——毕竟将一个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企业带向独孤求败的更高水平,远远比将一个半死不活的企业扭亏为盈要难得多。有些人说,“以中国移动的基础,谁去都能够做出成绩。”其实王建宙带给中国移动的,与其说是市值的不断翻番和利润的连年攀升,不如说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这个六十岁的老人彻底激发了这个年轻的公司和他年轻的员工们强烈的创新意识。从移动应用商店MM到开放式的OPhone操作系统,再到八大业务基地,创新精神带给中国移动的已经远远不止是一骑绝尘的优势,而是来自亦步亦趋的竞争对手内心的真正敬佩。

  埋头苦干的李跃

  相对于媒体明星王建宙,李跃虽然已经贵为世界五百强第十位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但是由于频繁出现在央视和各大财经媒体报端的高调老大王建宙,这位中国移动内部口碑颇好的实干者长时间扮演了默默无闻的角色。

  如果说王建宙的任务是运用自己的前瞻性眼光,在战略上想得比另外两家运营商远一步,那么李跃所做的工作就是踏踏实实地通过具体落实,将这一步的距离巩固并扩大。

  长期以来,虽然个人形象高大帅气,但是李跃扮演的都是埋头苦干但却异常重要的角色——其主管的网络部门让中国移动拥有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覆盖质量最高的GSM通信网络。“这个网络是中国移动及其四十万职工赖以生存的根本。”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说。在采购管理方面,李跃将王建宙统一管理的思想落实在采购权限的上交,通过集团层面的统一采购,大幅压缩了每年的采购成本支出。在TD建设方面,李跃能够放下产业链带头大哥的架子,专心听取产业链企业的意见。

  然而这个“完美男人”所面临的也并不平坦。在王建宙时代,中国移动2G的GSM网络无论是网络建设还是用户发展,几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5亿多的用户和超过99%的覆盖率,让中国移动和李跃们能够辗转腾挪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而在投入了千亿元之后,作为3G的TD用户也只有寥寥数百万,通信业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未来TD的下一步发展如何破题仍旧是李跃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毕竟当初发誓“TD发展责无旁贷”的王建宙现在已经成为“扶上马送一程”的那个人。

  如果不出意外,51岁的李跃将主政中国移动十年,在这十年里,丧失了前十年牌照垄断、人口红利等先天优势的李跃和他的助手们将面临三网融合、TD-LTE、移动互联网等诸多存在巨大未知的重大变革。人们也在注视着这位央企罕有的年轻一把手,如何将中国移动带入一个更加匪夷所思的辉煌时代。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