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中移动员工玉树亲历记:黄瓜是最好吃的

  如果没有亲自接触这群人,而只是道听途说些“感动”的故事,是无法体谅这些从玉树高原上下来的人。而为了还原真实,中国移动青海公司综合部总经理李林乾和他的一些同事向新浪科技面对面讲述了他们的真实故事。

  如果来余震我就从办公楼里跳下去

  “出发时带了一根黄瓜,后来大家认为是最好吃的东西”,4月19日,坐在新浪科技面前的李林乾大口地嚼着一块黄瓜。而这显然是亲历玉树抗灾数天后的自然反应。

  “我是第二天赶到玉树的,当时与我们青海移动总经理郑爱军一起到达灾区,郑总与每一个玉树分公司员工都握手,因为我们员工地震时遇难1个,还有1个员工受伤,不少人家里都有家属伤亡,每个人心情都很沉痛,不管怎样,尽量给员工们一些安慰”,李林乾说。

  “灾情用惨烈来形容,中国移动玉树分公司的建筑物没倒,但裂痕到处都是,周边差点的房子基本上都夷为平地,我们办公楼是砖混结构,实际上就是一危楼”。

  但很多网络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都在办公楼里,得经常进去。只是楼里很多地板都是活动的,很可能就一脚踩空下去了,进去时需要小心翼翼。

  “我发稿子每天在这个危房里发,进去后几分钟,发完后就赶紧跑出来”,负责发布媒体信息的一位中国移动员工则如此说。

  “我第一次进办公危楼时,我问还呆在楼里监管网络的一位本地员工,余震来了怎么办?他说,到时我们俩就一起跳下去,因为真要来大的余震了,也没别的路可走,跳搂是最快的反应。反正就5米,跳下去不会有事”。

  一天过四季

  从后来的角度来看,对灾区的救援有准备充分的地方,也有准备不充分的地方。

  “所有救灾队伍自己把每个人所需要的食品、帐篷都带好了,没人想给灾区添麻烦”,负责后勤保障的李林乾说。

  例如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薛平副总经理带队的西藏移动通信抢险先遣组是外省移动救援队中第一个到达玉树的。薛平带领的车队坐了半天多车,达到玉树下属的曲麻多。当地有句话,“曲麻来,曲麻来,进去出不来”。由于出发时本来做了充分准备。薛平一行不仅顺利到达,而且当场就携带了4部卫星电话、4台小型应急油机,以及部分药品、食品。而当时,像油机就是通信保障最急缺的。

  准备不足的主要一些个人生活用品。“来的时候没想到这些事情,在家随便收拾下就出发,像衣服就没带够”,14号晚上就从北京启程的中国移动网络部副总经理李威如此说。

  而玉树这些天的天气一直变化多端。“一天经过四季,早上很冷,穿棉大衣,中午时热得穿衬衫,傍晚凉爽得像初秋,深夜又得穿成‘全身武装’,也不一定管用”,李林乾回忆说。

  “我没有睡袋,穿着棉大衣睡,脚上还穿着棉鞋,但晚上照样冻醒,每天本来就要两三点睡,早上六点多天亮就起床,其实也睡不着,睡了也白睡”。

  “开始几天都是吃干粮,后来我们好不容易找个个锅,熬了锅稀饭,每个人终于吃了点热东西,感觉比鲍鱼鱼翅还香”。

  “按道理高原反应严重的地方要喝水,但我们都不敢喝水,因为没厕所了。特别是晚上,太冷,不敢出睡袋”。

  两名救援员工已抬下玉树

  “以前我去过两三次西藏,有一些高原工作的经验。这次在玉树抢险救灾工作了几天,在回来的飞机上,我才觉得精神疲惫。之前在玉树,高压工作下,一直还没觉得。来的时候以为只有2000多米,听说当地海拔4000多米之后,心里凉了一截,就怕躺下,还要当地救助我”,中国移动网络部副总经理李威如此坦承地谈了他在灾区的真实感受。

  “在高原上感觉冷,经常头痛,不过,说句实话,我们已经比灾民强了,可想而知灾民的情况。所以,我们的一些物资运到后,一部分就直接给了当地政府和灾民”。

  “比我们艰苦得多的是一线的抢险施工人员,站没地方站,坐没地方坐。抢修光缆时,员工都在那守着,无论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机场到玉树的通信保障太重要,有一个基站在悬崖上,晚上几十个人跑去抢修”。

  “还有一个基站,四周房子全倒塌了,就是基站没倒,没电,靠员工冒着危险进去后把电发着后才出来。所有人为此捏了把汗。”

  “19日我们又组织了一批黄瓜和西红柿送到,总是吃干粮,谁的胃也不舒服”。

  “每个人都很辛苦,到现在,有个怀孕6个月的女员工在玉树工作。我们就准备了几个手机充电和免费打电话的地方,她一直在一个服务点守着。我们让她离开玉树,她说,‘我走了怎么办,这儿怎么办’。

  而说这话时,4月19日下午16:30左右,两名中国移动灾区施工员工已经被抬下玉树,送至西宁住进医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