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对灾难备份的重视与日俱增,灾备应用的需求也呈高涨之势。在这个过程中,共享灾备,或者称为统一灾备的应用模式也渐露头角。作为灾备领域的一种创新应用,共享灾备因为其更低的应用门槛、更高的投资回报,成为了灾备应用领域的一颗“新星”。
而与此同时,由于与传统的点对点灾备在架构、流程上存在众多不同,共享灾备在系统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也相对更为复杂。由于共享灾备中心需要同时面向多个用户服务,需要在异构系统、广域组网、数据安全等方面考虑得更为全面,因此,除了要具备传统网管的设备管理和监控功能之外,共享灾备还需要一个管理套件,能够覆盖从灾备业务的制定到灾备关系的建立,从日常的运维监控到灾备恢复等灾备建设的全流程。也就是说,要有一个足够智能的“大脑”,来作为共享灾备应用的管理中枢,这对于共享灾备应用的成功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然而在国内的IT业界,这个领域一直属于空白,直到H3C推出的下一代智能管理产品――UDM(Unified Data Manager)统一数据管理平台的出现,从实际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共享灾备的推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也进一步体现了H3C在IP存储领域的领先。
共享灾备呼唤运维软件
在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之路后,灾备服务化已经成为了灾备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共享灾备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而要实现这一应用,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灾备服务的可运营、可管理的问题。
在共享灾备应用过程中,许多用户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由于没有缺少一个统一的共享灾备业务管理平台,在实际操作中,给共享灾备服务的开展带来许多麻烦。例如在制作用户计费清单时,就可能需要第三方在本服务商的管理员分别登录每一台存储设备,将记录下来的多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统计完毕之后,用这份统计报表和灾备服务管理系统进行核对,确认用户购买的灾备服务和实际的运行情况的符合度,再制作出针对每个用户的灾备业务运行报表,最后产生计费清单。这个过程不仅复杂,关键在于无法有效地提升灾备服务水平,阻碍了共享灾备模式的应用推广。
事实上,共享灾备模式对于用户来说,带来的管理难度相对也更大一些。不仅整个灾备系统中的设备类型多种多样,管理起来更为复杂,而且由于用户不同,其灾备的业务层次也可能不一样,有的是应用级灾备,有的则是数据级灾备,系统相对应提供的服务资源也会不同。而且共享灾备属于“一对多”型服务,在流程上有着审批、定制流程、维护报表等各种环节,处理起来也极为繁琐复杂。这些,都会成为共享灾备应用道路上的阻碍。
对于共享灾备领域“开拓者”H3C来说,对这个问题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H3C存储多媒体解决方案部部长闫夏卿明确指出,灾备的可运营性和可管理性,如果缺少运维管理的机制和平台,共享灾备只能做到物理设备级别的共享,虽然这样可以压缩一定的硬件投资成本,但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可见即可得的灾备服务,这种共享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因此,只有一套高效的灾备运维软件,对共享灾备的设备、应用、流程进行统一调配,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H3C UDM出现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