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 Hadow是一位英国的探险家,就在今年,他和他的俩哥们儿一起从北极的Eureka气象站经过两个小时的艰辛跋涉,终于到了北纬80度的一个地方。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网络传输一个视频给自己的同事报平安,顺便测试一下在北极的视频传输通信能力。
没想到这次视频竟然成了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视频传输事件之一。因为它出现在地球的最北端,还被传到了Youtube上。
受高纬度北极地区尚没有卫星覆盖这一情况的限制,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视频,动用了Vanco北极勘测项目(Vanco Arctic Survey)中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9:03在北冰洋完成。
虽然整个视频的时长只有18秒,大小仅为1.4MB,看起来并不算清晰。但是位于英国的工作团队在18分钟之后才收到Pen Hadow发来的视频。对于网络视频传输这项极具技术难度的体验来说,忍受着北极风的Pen Hadow,玩“拍客”的技术含量的确比较高。
Pen Hadow对于网络通信质量的忍受程度确实高于那个澳洲小伙子约翰,否则约翰也不会费劲研究“将ADSL提速到100MB”的课题。为了上传或者下载视频而提高网络速度,这也确实是新一代网络公民追求的生活目标。
在高清不断推动的互联网视频传输量和连接速度的时代,获得更清晰更快速的视频,是新一代网络公民最需要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在22英寸宽屏显示器的视觉感官体验中,Youtube这类符合青年人习惯的视觉消费品,在视觉感受上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但像Youtube和其他那些靠视频共享吃饭的网站来说,200MB的视频片长的上传限制,严重阻碍了“拍客”们的高清梦想。
“拍客”需要更加快速的上传体验,最好在视频传输的过程中,网络能够自动优化视频传输的网络质量,并可随意创建、暂停、终止上传进程。因为在上传视频的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断网、外出等临时情况,这常常会导致上传工作功亏一篑。
喜欢玩大票的优酷网,先后与百度、盛大和搜狐合作之后针对互联网速度过慢的情况,开发了一个“超G上传”的互联网工具,给“拍客”们提供了一个很强的分享空间,可以支持1GB的视频文件上传,出手确实显得过于“豪爽”了。
任何人都能做“拍客”,正如任何人都能做厨子一样,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哲理问题。“拍客”们不仅记录着身边发生的故事,更是表达了一种对待生活的观点态度。
“超G上传” 这种采用互联网新应用技术的工具,在目前的网络通信条件下,假如拥有2MB的ADSL带宽,上传一部1GB的“大片”,理想状态下大概需要的时间大概是40个小时左右。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是却解决了高端视频玩家对画质和速度的优异需求。
幸好Pen Hadow不是高端“拍客”,否则他的同事18天也别想收到他的平安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