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华为何必邯郸学步 三问华为“网真”?

  最近,华为通过在北京和深圳两地联合召开发布会的形式,高调面向全球宣布:其新一代开放式“网真”系统—ViewPointTelepresence3006问世。

  华为名字“抄袭”思科?

  无论华为的网真系统性能如何,至少,在网真这个名字上,有“抄袭”思科之嫌。仅从这一点上看,华为做得不如宝利通,因为后者把自己类似的视频会议产品叫“极致远真”,避开了网真这个词汇。

  那么,网真这个词汇究竟是不是思科的发明和专属词汇呢?先从网真的英文说起。

  思科的网真系统创建于2006年,英文名字叫Cisco Telepresence,Cisco自不必说,Telepresence这个英文词汇在此之前的翻译(包括现在的)一般直译为临场感,如从GOOGLE的翻译可以看出: Telepresence 的首次使用者,也是创始人是“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他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倡导者,虽然VR这个名词与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与明朗起来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明斯基就自己造了一个名词,叫telepresence,直译应为“遥远的存在”或“远距离介入”,明斯基所谓的telepresence是这样一种设备或环境,它允许人体验某种事件,而不需要真正介入这种事件,比如感觉自己在驾驶飞机,在战场上参加战斗,在水下游泳,等等,实际上这些事都没有发生。明斯基提出过利用微型摄像机、运动传感器等设备来实现telepresence的一些方案。

  自从思科把其高端的视频沟通系统使用了Telepresence之后,目前对于Telepresence的最新定义是这样的,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方式,是一种非直接面对、但有面对面感觉的视觉、听觉感受。从技术上讲,需要双向的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作为保障,为相互远离的人们提供一种相互间非常接近的幻觉感。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Telepresence并不是一个思科的专有词汇,只是思科第一次把这个词汇用在了其高端视频沟通系统上而已。但是笔者并不知道思科是否把Telepresence这个词汇注册成了自己的视频系统专有词汇,就像麦当劳把所有M开头的所英文词汇都注册了专有商标一样,显然,这并不容易,易引发整个视讯行业的联合抵制。所以,估计Telepresence并不是思科所专有。

  由此可见,从英文的角度讲,华为并没有“抄袭”思科。

  最主要的是“网真”这个汉语名字。

  无论如何,自从思科推出网真系统以后,“网真”几乎就成了思科高端视频沟通系统的专属名词,谈网真,必认为是谈思科的设备。笔者认为,这已经成了最近2年一个约定俗称的规矩,宝利通当年避开这个词汇,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吧。

  而且,有消息称,当年思科在国内称谓Cisco Telepresence时,“网真”是思科中国的一个员工提出来的。但是“网真”是否注册成商标就不得而知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无论“网真”是否是思科的专有名词,华为采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的高端视讯系统,从一开始就落了下乘,有“狐假虎威”、“占思科便宜”之嫌,毕竟思科推广网真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有很好的效果。

  产品也“抄袭”思科?

  如果华为仅仅采用了“网真”这个名字,可能还并不让人感觉到“抄袭”的意味。重要的是华为新推出的产品和思科有太多的类似。同样的三段拼凑一起的屏幕,同样的弧形办公桌,办公桌的颜色也一样,甚至连桌子上的话筒的布置都一样。据说,思科的网真办公室的设计,包括灯光、各种装饰的颜色、音响等,都是出自好莱坞著名设计师的手笔。从这一方面来说,宝利通做的较好,刻意在某些方面和思科的网真系统显示出区别来。

  宝利通中国的技术总监余宝生曾经举例说,思科网真的屏幕有隔断,而远真系统则没有;远真系统没有麦克风,思科远真有;独特的隐藏式摄像头和目光对视技术,实现了真实会议中才能做到的目光平视和眼神交流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另外,极致远真在控制过程上更符合现有会议系统的控制习惯,先进的中央控制系统和触摸屏集中控制和管理背后,隐藏了十分复杂的技术。

  思科公司的网真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在压缩、立体声音频和高清晰度视频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性创新,能够以低带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这是有由50人的团队,投入2000万美元研发出来的产品,因此,思科在网真系统上拥有很多的专利。

 
从上到下分别为:华为“网真”,宝利通极致远真,思科网真

  华为是否能避开这些专利并不清楚,不过,华为在发布这套系统的时候其宣传的重点并不是其“面对面的真人般的效果”体验——这正是思科的网真系统从发布以来一直强调的,而是强调了“融合+智能”,其“融合“就是可以适应各种网络,可以和以前的各种视频系统整合等,其“智能”指的是管理起来方便。

  华为发布“网真”系统,和思科针锋相对,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来当年思科起诉华为的事情,那时候的焦点集中在路由交换等数据产品领域。我们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产品,正是思科长期以来最具优势的领域,它在全球数据通信领域市场占有率达70%。随着华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思科感受到的威胁从中国蔓延到全球。

  随着华为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思科和华为开始正面交锋,特别是华为攻入了思科的根据地美国市场,极大的刺激了思科。2002年,华为的美国市场销售比上年度增长了将近70%。那一年,虽然思科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霸主地位仍未动摇,但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首次下滑。

  2002年秋,在巴西举行的招标中,华为的数据产品再次脱颖而出,拿到了400万美元的订单。第二天,思科负责招标的经理就被公司开除。

  2002年12月中旬,思科的全球副总裁从美国来到华为,正式提出了华为侵犯思科知识产权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在网络界极大轰动的诉讼案。

  最终,这场诉讼以双方和解而结束。

  下表是当年这场官司的具体情况:从开始到结束,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华为与思科的专利侵权案划上了句号。

  ·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

  ·2003年1月24日,华为公司回应,一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并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003年2月7日,华为公司宣布停止部分被指侵权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

  ·2003年3月14日,思科拒绝对华为公司涉嫌窃取其商业机密研发类似产品进行进一步刑事调查。

  ·2003年3月18日,华为一名前雇员周一在递交联邦法庭的文件中声称,华为抄袭思科,连瑕疵都一样。

  ·2003年3月19日,华为否认剽窃思科的知识产权,并指控思科出于垄断市场的目的诋毁该公司的形象。

  ·2003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与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

  ·2003年3月25日,3COM公司CEO为华为作证,称华为没有侵权行为。

  ·2003年3月26日,思科坚持要求美国地方法院下令禁售华为产品。

  ·2003年4月14日,华为回应思科指责,声称早已采取有效步骤从美国市场上撤回了那些产品。

  ·2003年6月7日,美地方法院判华为停止使用有争议的代码,但认为思科没足够证据证明华为抄袭。

  ·2003年6月10日,思科、华为互不相让,分别称将继续寻求法律手段解决和保护公司正常权益。

  ·2003年6月11日,3Com要求法官裁决与华为合资生产产品没有侵权。

  ·2003年10月1日,两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在独立专家完成审核的过程中中止诉讼,暂停6个月。

  ·2004年4月6日,思科向美地方法院提交申请,请求法院继续延期审理该公司同华为的专利纠纷6个月。

  ·2004年7月28日,思科与华为最终达成和解,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全部解决了该起专利争议。

  如今,路由器交换机这块领域早已经不是思科关注的重点,但是视频却是思科异常看重的领域,思科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几次访华都重点提到了思科的网真,可见其对网真的重视程度。

  而且,华为一直被思科看作是其在世界上的重要竞争对手,那么,这次双方在高端视频沟通领域的针锋相对,是否也会引发又一次的官司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