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揭示电话卡黑幕:短斤少两困扰美预付费

  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规模目前已达40亿美元,但在这一庞大的行业规模背后,却存在着不少鲜为人知的黑幕:有数据显示,每年预付费电话卡供应商利用欺诈广告、隐性扣费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不义之财就高达数亿美元。有业内分析家认为,如若这类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可能最终会成为危及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正常发展的绊脚石。

  所幸的是,随着投诉者日众,这类问题已引起了美国政府管理层的关注。今年初,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预付费电话卡业务问题对七家业内公司采取了强制性措施。近日,佛罗里达州管理层也大开杀戒,对十家涉嫌广告与扣费欺诈的预付费电话卡供应商进行了严厉处罚,并责令这些供应商调整资费结构与市场营销模式。继佛罗里达州之后,美国其它十余个州的管理层也开始着手对预付费电话卡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低资费背后的陷阱

  在佛罗里达州,有多达数百万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主要依靠资费低廉的预付费电话卡进行国际长途通话,与家乡亲友联系。虽然这类预付费电话卡长途呼叫资费可低至每分钟2美分,但不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这些电话卡的实际通话时长存在明显短斤少两现象,根本达不到广告所称的通话时长。

  去年末,非赢利性市场调研机构Hispanic协会对45张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预付费电话卡进行的测试也证实,目前不少预付费电话卡的实际通话时长仅为其标称时长的60%左右。调查中,这家调研机构还分别使用不同电话卡呼叫一国际长途,以对不同预付费电话卡的真实资费情况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电话卡不仅计费方式大相径庭,而且大都存在数额不等的不合理扣费。照此估算,预付费电话卡供应商的欺诈性扣费每天就可达上百万美元之巨。

  这类不合理扣费常常是隐性的,普通用户很难察觉。如部分预付费电话卡要收取高达2美元的所谓“接通”与“挂断”费用,有些电话卡甚至每隔几分钟就重复收取这类费用。部分预付费电话卡虽对这类费用进行了提示和标注,但这类提示却多为英文标注,这对于英文并不熟练的移民用户而言,几乎形同虚设。

  针对这类指责,Touch-Tel Partners美国公司财务主管Gary Gill辩称,美国是一个英语国家,使用英语标注扣费提示无可厚非。但Hispanic协会主席Gus West却指出,这些预付费电话卡供应商的营销广告使用的多是诸如西班牙语等针对不同移民群体的语言,而且预付费电话卡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移民,在这种情况下,扣费提示使用英文标注显然是不合理的。

  供应商压力加大

  实际上,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的这种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给供应商的业务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作为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为数不多的公开上市公司和最大供应商之一,IDT公司就深受其害。在截止4月30日结束的公司第一财季中,这家供应商的预付费产品出现了高达2450万美元的经营性亏损,远远大于去年同期的1690万美元。公司方面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愈演愈烈的欺诈行为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并认为,只有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的环境得到真正净化,公司的经营状况才有望彻底好转。

  去年初,IDT公司曾因实际通话时长缩水问题被消费者集体起诉。最终,IDT公司虽支付了2000万美元赔偿金,但并不承认公司有故意欺诈行为。出人意料的是,时隔数月之后,IDT公司却突然向司法部门提交了一份材料,指控CVT公司与其它8家竞争对手的预付费电话卡提供的实际通话时长仅为广告所称时长的六成左右。IDT公司CEO Jim Courter表示,他们之所以起诉CVT公司等竞争对手,是由于这些竞争对手的欺诈行为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导致公司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急剧下滑。

  CVT公司却否认这类指控,这家IDT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认为,IDT公司的指控是混淆视听,是在利用不正当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同时,CVT公司CEO Michael Acevedo也坦承,在预付费电话卡行业,的确不同程度地存在供应商承诺不能完全兑现的情况。但他认为,这类问题并非预付费电话卡行业所独有。为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几乎所有供应商都存在类似问题,只是个别供应商的手段不为人知而已。他在呼吁管理层采取措施净化这一行业的环境同时,建议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业内供应商的自律管理。

  除了业内日渐加剧的不正当竞争之外,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面临的另一大威胁可能会来自联邦管理层。针对这一行业目前的混乱局面,联邦贸易委员会可能会对这一行业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这必然会进一步压缩这一行业的利润空间,使诸如IDT公司等已面临巨额亏损的供应商雪上加霜。

  不过,Hispanic协会认为,在此前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美国预付费电话卡行业的状况已有所好转,部分预付费电话卡供应商的营销侧重点已开始转向确保用户实际通话时长与广告时长一致,这意味着这一行业的自律意识已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联邦管理层可能暂不会出手干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