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2007-2008网络通信年度总结及展望

  【IT168 专稿】2007年中国网络通信技术呈现出阶梯状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伴随着大中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已经初步部署了网络基础设施的企业,开始寻求更高的网络带宽、更全面的对业务的支持、以及对原有网络设备的整合上面,这带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另一方面,近4000万家中小企业还处在建设网络的阶段,很多网络设备生产企业把中小企业看作了进一步增长的蓝海,导致了一些前几年的技术迅速应用普及化。从这两个角度,我们总结了2007年发生的7大热点技术:

  1、UC(统一通信)
  2、WiMAX
  3、802.11n
  4、广域网加速
  5、上网行为管理
  6、高清视频沟通
  7、万兆交换机

  一、UC全面开花 统一通信群雄逐鹿

  根据IDC对"统一通信"的定义,统一通信提供一个通用架构,统一集成了通讯录、路由等功能,并交付、管理和支持越来越多通信应用(包括高级的IP电话呼叫和管理、Web、音频和视频会议、即时消息、状态感知等),这些应用都能够通过桌面和移动终端来实现,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2007年的统一通信可谓异彩纷呈,电信、IT、网络各个领域的领袖企业都加入了这场盛宴当中。

  2007年10月,微软在中国高调发布自己的UC方案,与之前思科、北电、AVAYA等硬件厂商不同,微软刻意强调了自己的UC特点:全部为软件,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不知道是否为了与其他相关厂商有所区别,微软把他的UC方案翻译成了"统一沟通"。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微软的强势进入UC市场,给发源于2006年的本已经异常火热的市场狠狠的添了一把火。

  另外一个引人瞩目的统一通信的事件是爱立信与HP的加入,11月,爱立信称,将把其统一通信软件与惠普公司的刀片系统(BladeSystem)平台整合在一起,以帮助企业将语音和数据系统结合起来,实现随时随地在任何终端设备上访问企业通信应用的目标。惠普将以刀片系统解决方案区块的方式,为客户和代理商提供配置和安装服务的文字说明。爱立信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老大,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其他的移动通信企业也已经以合作的方式进入了这个领域。

  第三个进入统一通信的重磅企业是IBM,他今年发布了Lotus Notes 和 Lotus Domino 8软件应用系统,其剑锋所指就是统一通信。IBM的目标号称是让人们轻松地通过统一通信来查询、联系和协作,促进创新,提高业务灵活性,期望通过提供开放的、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对跨企业间的感知、即时消息、电子邮件、统一消息、web、语音、视频、电话和商业应用进行整合,实现此目标。

  统一通信的热闹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上,在市场与资本层面也同样火爆:2007年,至少便有三大并购因统一通信而产生。3月15日,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视频会议软件厂商网讯公司WebEx。而此前一天,微软宣布了收购未上市的语音识别技术公司Tellme Networks计划,同样为了其统一通信战略。今年3月,爱立信以14亿美元收购视频通信厂商挪威泰德。而2006年以来,发生在统一通信领域的并购高达数十起,仅思科和摩托罗拉两家所收购的企业就在十家以上。

  至此,加上2006年推出统一通信的网络企业代表思科,IT(微软与IBM)、通信(爱立信、摩托罗拉)的领袖厂商均杀入了统一通信市场。这样多的企业逐鹿一个市场,在网络通信发展的历程中是极其罕见的,因此,可以说,统一通信是2007年当仁不让的第一热点。

  二、WiMAX进入3G标准 TD-SCDMA国际化劫难重重

  WiMAX自诞生之日起,频谱问题就成了其大规模部署的软肋。从一开始的定位4G,到后来定位为3G技术的有益补充,WiMAX的发展之路一直荆棘坎坷。而10月1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无线电大会上,与会国家通过投票正式通过无线宽带WiMAX已经正式成为3G标准,这无疑给WiMAX阵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由于所使用的频率有重叠,这也给了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TD-SCDMA凭空增加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我们且不讨论WiMAX进入3G标准的政治意义,从技术上看,发源于IT界的WiMAX也许更加符合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思路:首先,作为一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无线接入技术,WiMAX提供了近50公里的无线接入范围。用一句非常形象话来说,当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Wi-Fi技术解决了网络接入的100米问题,而WiMAX无线网络则解决了网络接入最后1000米的问题。借助与Wi-Fi无线设备,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大的房间的无线网络接入,而通过WiMAX技术,可以实现数十公里之内的无线接入。

  另外,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为每秒70M,WiMAX采用的OFDM技术具备了非视距传输的能力,因此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获得非常好的的传输性能,WiMAX还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来提高覆盖能力。 对于无线网络来说是一个惊人的进步,与之相比,目前在大多数家庭应用的ADSL和CABLE MODEM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顶多只能称为"半宽带",而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

  在WiMAX正式成为3G标准的同时,WiMAX的应用也已经纷纷起步了,借助奥运会东风,WiMAX成为中国部署无线城市的首要选择:北京将在奥运前将成无线城市,并建150个WiMAX基站,而上海嘉定正在建设"中国大陆第一个无线城市",采用Wi-Fi与WiMAX技术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试点已在新成路街道正式启动。如今,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深圳已经确立无线城市计划,并在付诸实施,WiMAX网络建设已经在六大城市正式铺开。

  三、802.11n产品进入成熟期 终结有线以太网?

  随时随地的上网是用户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尽管移动运营商早就推出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上网服务,但是其速率大小以及昂贵的费用从根本上限制了其在企业网上的应用。而传统的802.11d产品也由于其覆盖范围的大小以及并不明显的速率被很多企业弃之不用。而新出现的802.11n 产品基于第二代标准,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覆盖范围可扩大到几平方公里,这使得原来需要多台11g设备的地方,只需要一台11n产品就可以了,不仅方便了使用,还减少了原来多台11g产品互联通时可能出现的盲点,802.11n甚至被誉为最有可能取代有线以太网接入的技术。

  尽管802.11n 2.0的标准草案还没有完全封顶,但是很多网络厂商已经忍耐不住,在今年纷纷推出了802.11n 2.0的产品。Aruba、TP-LINK、SMC、D-LINK、LINKSYS等企业的802.11n2.0新品迭出。尤为引人瞩目的是TP-LINK一口气推出了11款基于802.11n2.0的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与2006年相比,今年的802.11n产品不仅仅更多的是基于第二代标准的产品,在价格上也大幅度下降,包括路由器以及无线网卡在内的整个套装的产品最低的已经降到了500元以下,这个价格已经与802.11d的无线产品相差不大。由此可见,802.11n替代11d产品技术以成定局。

  关于802.11n替代有线以太网方面,某些市场研究机构也表示乐观。一家IT市场研究集团表示,随着用户和应用日益"移动化",Wi-Fi将于未来2-3年内取代有线以太网,分析师称在未来的24-36个月中,802.11n将大幅度蚕食有线以太网市场。数个转向802.11n的原因是笔记本电脑用户日益增多、手机应用软件的用户不断增加、VoIP的部署等。

  四、股市热炒引爆上网行为管理市场

  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某个技术应用的大发展,就像2003年的"非典"刺激了视频会议的大建设一样,2007年股市的火爆也让上网行为管理技术小小辉煌了一把。上半年的牛市几乎吸引了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的眼球,上班时间炒股成了很多企业老板的"恶梦",即使封杀了某些炒股软件,但是诸如QQ、MSN之类的日常沟通工具,也往往成了员工用来交流股票经验的工具,由此带来的是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以及网络带宽资源的挤占。

  作为规范员工上网行为的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对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全程控制,谁?在什么时间?使用QQ、MSN,是否可以使用炒股软件?是否可以访问股票网站?可以拥有多少带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员工炒股规定的有力执行。这些就是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的作用。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让员工与企业都成为双赢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员工的上网行为会受到系统的全程监控,员工将减少网络聊天、访问私网的时间,另一方面,员工能够确保良好的沟通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成本。

  上网行为管理催生了一批专门的企业,就目前来看,这类厂商主要包括国际厂商Bluecoat、Websense、8e6和Surfcontrol(美讯智),国内企业网康科技、深信服、中科新业等厂商。

  五、广域网加速打破网络边界接入瓶颈

  为了节省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应用系统集中部署、集中管理,在异地的办公人员,则通过VPN的方式和Web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系统的远程操作。但是网络速度的缓慢成了远程办公的瓶颈。

  广域网加速产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广域网加速是一个新概念,新到目前业内对它的称谓都还不完全统一。例如,在IDC的报告中,将广域网加速的两个概念(Web应用交换和广域网优化)统称为WAN Application Delivery(广域网应用交换),而在Gartner的报告中,却还是分别称为WOC(WAN Optinization Controller,广域网优化控制器)和ADC(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应用交换控制器)。

  广域网加速主要采用了SSL加速、缓存、压缩、服务质量控制QoS、TCP优化等几项技术来达到加速的目的,他主要用于Web网页加速、数据传输加速,Web应用加速、C/S应用加速(ERP胖客户端)、网络数据中心存储备份。不同的厂商所重点采用的技术有所不同。

  广域网加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它不仅引起了IDC、Gartner的高度关注,原本从事广域网加速研发的"小企业"Actona、Peribit、 Orbital data、Riverbed等,也成为了各个网络巨头的抢购对象。思科收购了Actona,Juniper抢到了Peribit,Swan Labs并入F5,紧接着Blue Coat并购了NetApps的NetCache产品线,Citrix吃掉了Orbital data。

  六、高清视频沟通开始落地

  多年来,各种电视会议、可视电话和网络会议的产品并不少见,但是它们始终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沟通,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电视会议系统沟通不够真实,存在着画面模糊、画面与声音不同步等方面的沟通隔阂,迫使人们不得不采用面对面沟通。从2005年开始,视频会议企业宝利通、泰德一直在推广高清概念,但是这个理念一直囿于视频会议领域,思科在2006年推出高清晰的视频沟通工具--网真。今年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落地,上海电信、厦门市政府都采用了网真的设备。而9月中国首个"思科网真演播室"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落成,则标志着高清视频沟通在中国的真正开始。

  思科网真据说是花费了2000多万美元,历时两年研制而成,除了在延时、视频压缩等技术方面的创新以外,网真最大的创新就是拓展了视频沟通的应用场景,并把会议室的整体环境与视频设备有机的设计到了一起,使得高清的理念不仅仅停留在了冷冰冰的技术上,而带给用户的是真正"面对面"的无距离沟通,据了解,网真技术推出9个月之后,思科在这个市场上就获得了1亿美元的收入。
  思科以外,宝利通、TANDBERG、Lifesize、SONY、华为、中兴等厂商也是高清视频沟通的拥护者。

  除了商务应用以外,分析师称高清晰视频沟通在未来的2-3年之内将会进入家庭领域,其价格将降低到万元人民币以下,也许会内置入IPTV的机顶盒中。

  七、万兆交换机"飞入百姓家"

  单纯的提万兆端口并不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技术,毕竟,距离交换机厂商纷纷以推出万兆为标榜的2004年已经过去了3年。那个时候,很多中小企业用户的桌面还没有到百兆,万兆交换机在企业网特别是一般的中型企业用户里面被认为是"屠龙术",所谓的万兆交换机,不过是厂商显示自己技术能力的一厢情愿罢了。但是,2007年万兆交换机确确实实引起了企业用户的关心,蓬勃发展的"带宽杀手"视频业务欢快地吞噬掉了企业以前的冗余带宽,各种信息化软件的广泛应用也在渴求网络资源的支持,种种因素的推动,导致了企业开始考虑采用万兆交换机。这从交换机厂商今年的新品迭出不穷就可以一管窥豹:思科为Catalyst6500增加了万兆端口、华三推出了H3C S5500系列增强型IPv6万兆交换机、D-Link强势出击DES-8500系列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华硕有了GX6504万兆核心路由机箱式交换机,尤其令人瞩目的是锐捷的锐捷RG-S9620 10万兆交换机,更可以看作是这场万兆盛宴的巅峰之作。

  2008年展望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到2010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11%以上的高位增长。加上奥运会的开展,以及中国"数字城市"工程的深化, 2008年的网络建设市场将会持续今年的热潮。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更加与企业的具体业务靠拢,开始进入应用与服务导向时代,随之而来的是web2.0在各个市场上得到肯定。对于企业用户来讲,web2.0与视频融合,产生了video2.0的概念。web2.0/video2.0引发了信息系统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向"协同工作"转变,IP网络向全面支持web2.0的业务方向演进。

  思科中国CTO梁永健认为,"协同工作"将为企业网络带来三个变化:一是网络成为了构建业务数据核心的关键部件。网络不仅仅是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结果的工具,而且是进行核心业务数据构建的平台,这种数据无所不在的收集理念可以使得业务系统做得更复杂,更人性化,更加灵活;

  二是大量用户对业务创建的参与,要求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用户需要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把数据上传到业务网络,这样就要求提供"移动中、办公场所、家里、公共场所"等所有地点、任意时间的网络连接;

  三是"协同工作"需要更宽的网络。协同工作使得各个智能节点的数据交互日益频繁,协同工作的网络带宽模型是原旧体制网络的N倍(N=数据交换频繁度),同时,协同工作改变了网络中数据流向的模型,从集中式向网状流向改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