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MP与IP的区别和优劣

IP技术如日中天,其未来也是前景无限,但它也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在传输视频等大流量时,会显得效率不足。

  因此,美籍华人高汉中提出了MP(Media Protocol)技术,希望能藉此解决流媒体(典型代表是视频流)传输与处理的问题。MP技术是否能完成它的使命,弥补IP在传输流媒体上的缺憾呢?这需要将IP和MP的基本原理做一下对比和分析。

  IP的基本做法是将数据封装成IP包,然后以面向无连接的特性,灵活地利用带宽把IP包发送出去。在传输数据上,IP确实是最好用的,这是它在全世界被应用得最广泛的原因。

  同样,在处理视频、语音等流量时,IP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将这些流量分成一个个的包转发出去,到了目的地再把这些包解开,恢复成视频和语音。打比方来说,这是一个包饺子的办法——把肉剁成馅,再用皮包起来。要想知道饺子里包的是什么馅,就要打开封皮来看一看。

  不幸的是,视频等流量要比一般的数据大得多。因此,把视频流量包饺子,需要包成千千万万个饺子。这不仅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更要紧的是这千千万万个IP包是通过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尽力而为的网络传输出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QoS,可谓难于上青天。虽然有许多人在研究IP QoS问题,也提出了有别于尽力而为的架构,但在传输流媒体上IP确实是有先天不足。

  MP技术则是别辟蹊径。它的基本思路是既然视频等的流量远大于数据,为什么不是数据迁就视频,而是让视频迁就数据呢?不如干脆就以流的形式来传输,连数据也封装为流的形式,等到了骨干网再将数据分离出来用IP来传输。 MP的现实倚仗是运营商手中有大量的闲置光纤,网络的瓶颈主要在于计算能力而不在于带宽。MP依据流媒体的特性,重新塑造出五个技术分支——网络技术、交换机技术、服务器技术、存储技术、信号处理和传输技术,旨在完全解决流媒体传输与处理的问题。打比方来说,在传输视频时,MP就好比是水龙头。

  只要把开、关等指令传给远端,视频流就可以像水一样地顺畅地流出来,从而得以实现大规模、实时(时延<0.1秒)、高质量的双向视频流。

  由于基本思路不同,MP技术确实比IP技术更适于传输和处理流媒体。同时,视、音频等流媒体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应用得更多。但能否就此得出MP风光无限的结论呢?恐怕还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首先是IP技术已经极为成熟和应用广泛,MP天生的定位就只能是在流媒体部分补IP之不足,是个永远的配角。而对企业来说,绝大多数的IT应用还都是基于数据的,虽然流媒体的流量很可能要比这些数据更大。其次是MP的基本做法是节省计算能力,但消耗带宽。

  而运营商手中能拿出多少闲置光纤来给MP用,现在还不好说。就算是有了光纤,MP的计划是小区到骨干网速率达到10Gbps,骨干网上达到40Gbps。要做到这么大带宽需要花的成本也值得考虑。再次,MP是个新出现的技术,还远远称不上成熟。

  MP网络如何建设和运营,还需要很多人的实践。虽然MPI公司宣布已经在北京与上海两地间建立了一个试验性网络,但前景如何还需要观察。

 

转载地址:http://www.voipchina.cn/technology/2004-03-24/36894.shtml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