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SSL VPN 灵活实现远程用户接入

SSL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因而广受欢迎,如今几乎所有浏览器都内建有SSL功能。它正成为企业应用、无线接入设备、Web服务以及安全接入管理的关键协议。

  SSL高效实现认证加密

  SSL协议层包含两类子协议——SSL握手协议和SSL记录协议。它们共同为应用访问连接(主要是HTTP连接)提供认证、加密和防篡改功能。SSL能在TCP/IP和应用层间无缝实现Internet协议栈处理,而不对其他协议层产生任何影响。SSL的这种无缝嵌入功能还可运用类似Internet应用,如Intranet和Extranet接入、应用程序安全访问、无线应用以及Web服务。

  SSL能基于Internet实现安全数据通信:数据在从浏览器发出时进行加密,到达数据中心后解密;同样地,数据在传回客户端时也进行加密,再在Internet中传输。它工作于高层,SSL会话由两部分组成:连接和应用会话。在连接阶段,客户端与服务器交换证书并协议安全参数,如果客户端接受了服务器证书,便生成主密钥,并对所有后续通信进行加密。在应用会话阶段,客户端与服务器间安全传输各类信息,如认证卡号、股票交易数据、个人健康状况这类敏感或机密数据。

  SSL安全功能组件包括三部分:认证,在连接两端对服务器或同时对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验证;加密,对通信进行加密,只有经过加密的双方才能交换信息并相互识别;完整性检验,进行信息内容检测,防止被篡改。保证通信进程安全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SSL握手子协议负责这一进程处理: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交有效证书,服务器采用公共密钥算法对证书信息进行检验,以确认终端用户的合法性。

  在发展初期,很多采纳SSL的传统网络应用,如电子商务并不具备客户端认证功能。这类功能在SSL协议之外,通过一些组合信息,如姓名/认证卡号结合或其他客户端提供的数据(如口令)来实现的。如今很多企业在数据中心采纳SSL,主要是针对新型应用实现客户端认证功能。SSL VPN即是应终端用户附加认证而设。客户端认证能让服务器在协议功能范围内确认用户身份,同时客户端也可运用同样技术对服务器进行认证。

  SSL VPN控制功能强大

  相对于传统的IPSec VPN,SSL能让公司实现更多远程用户在不同地点接入,实现更多网络资源访问,且对客户端设备要求低,因而降低了配置和运行支撑成本。很多企业用户采纳SSL VPN作为远程安全接入技术,主要看重的是其接入控制功能。

  SSL VPN提供增强的远程安全接入功能。IPSec VPN通过在两站点间创建隧道提供直接(非代理方式)接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透明访问;一旦隧道创建,用户PC就如同物理地处于企业LAN中。这带来很多安全风险,尤其是在接入用户权限过大的情况下。SSL VPN提供安全、可代理连接,只有经认证的用户才能对资源进行访问,这就安全多了。SSL VPN能对加密隧道进行细分,从而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同时接入Internet和访问内部企业网资源,也就是说它具备可控功能。另外,SSL VPN还能细化接入控制功能,易于将不同访问权限赋予不同用户,实现伸缩性访问;这种精确的接入控制功能对远程接入IPSec VPN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SSL VPN基本上不受接入位置限制,可以从众多Internet接入设备、任何远程位置访问网络资源。SSL VPN通信基于标准TCP/UDP协议传输,因而能遍历所有NAT设备、基于代理的防火墙和状态检测防火墙。这使得用户能够从任何地方接入,无论是处于其他公司网络中基于代理的防火墙之后,或是宽带连接中。IPSec VPN在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难于实现,因为它很难实现防火墙和NAT遍历,无力解决IP地址冲突。另外,SSL VPN能实现从可管理企业设备或非管理设备接入,如家用PC或公共Internet接入场所,而IPSec VPN客户端只能从可管理或固定设备接入。随着远程接入需求的不断增长,远程接入IPSec VPN在访问控制方面受到极大挑战,而且管理和运行支撑成本较高,它是实现点对点连接的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要实现任意位置的远程安全接入,SSL VPN要理想得多。

  应用优势

  SSL VPN不需要复杂的客户端支撑,这就易于安装和配置,明显降低成本。IPSec VPN需要在远程终端用户一方安装特定设备,以建立安全隧道,而且很多情况下在外部(或非企业控制)设备中建立隧道相当困难。另外,这类复杂的客户端难于升级,对新用户来说面临的麻烦可能更多,如系统运行支撑问题、时间开销问题、管理问题等。IPSec解决方案初始成本较低,但运行支撑成本高。如今,已有SSL开发商能提供网络层支持,进行网络应用访问,就如同远程机器处于LAN中一样;同时提供应用层接入,进行Web应用和许多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访问。



转载地址:http://www.voipchina.cn/technology/2004-10-08/38241.shtml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