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解读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


  上个世纪后期,当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能够改变人们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但它却在几年的时间里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的起步,将会给信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在不远的将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飞跃。


  我国在“十五”期间民用航天的发展规划中,对卫星总体技术作出了长远规划,其中“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被列为将来重点发展的民用通信卫星项目。2002年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完成的论证报告通过了国家有关方面的评审,这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启动。

  解读新鲜名词

  仅从字面上看,“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新一代”,这主要是区别以往的通信卫星或系统,这个区别在于该项计划中的卫星不再是“弯管式”,而有了星上处理功能,覆盖方式也不再是简单的区域覆盖而是点波束合成区域覆盖。

  第二层含义是“宽带多媒体”,该项计划是根据多媒体信息传输的特点度身订做的,宽带的含义不仅是增加有效载荷的物理带宽,还要采用技术手段大幅度地提高频率复用能力,使其有效带宽或数据流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第三层含义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以往的传统通信卫星。这里系统的概念是指在做顶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卫星的设计,还要将网络管理、终端设备、关口站等综合考虑,统一设计。将来交给运营商的不再是一颗卫星而是一个系统,由于是统一设计,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便利的接入接口,为终端设备制造商提供统一的设计标准。总体来讲这项计划是一个由通信卫星、网管、终端、关口站组成的一个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作为我国通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宽带多媒体服务。

  国内进步显著

  据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闫忠文介绍,我国的通信卫星发展历史并不长。从1984年我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投入使用,至今不到20年,这期间通信卫星的技术发展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18年前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只有两个转发器;14年前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有4个转发器;8年前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有24个转发器,目前正在研制的“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不但在转发器数量上有较大增加,同时还增加了Ku频段,无论是整星的载荷能力还是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国际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水平。从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展历程上看,它在民用行业是在沿着提高带宽、功率、载荷能力以及提高工作频段的轨迹发展。在通信卫星技术发展的同时,通信技术也有了飞跃发展,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发展到数字通信直至目前的以协议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通信技术的进步对通信卫星的要求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转发,需要研制新一代的通信卫星系统。

  国外前景乐观

  国外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全盛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欧洲涌现了20多个“宽带卫星”计划,其中比较著名的有“TELEDESIC”、“SkyBridge”、“SpaceWay”等,这些计划的特点是瞄准全球服务市场、采用多星座设计、使用Ku或Ka频段、具有星间链路,计划的投资规模都在数十亿美元或以上。后来随着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市场需求的萎缩,这些计划有的取消、有的减缓。尽管如此,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服务商对宽带市场的发展前景无疑都持乐观态度。

  亚太地区的第一颗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将于今年11月发射,这是泰国Thin卫星公司向美国劳拉公司订购的一颗卫星,它的总非并行通信能力为40Gbps,总双向通信能力为35 Gbps,广播应用的总通信带宽为15 Gbps,相当于1000台标准36MHz转发器。每Mbps的标准使用费是常规通信卫星的1/3,卫星总功率达到14KW。

  展望精彩生活

  作为通信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除能够承担现有通信卫星的主要业务外,还可在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广域互联、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视会议、视频点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相对传统通信卫星来讲将有质的变化。

  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但会带来数以百亿乃至千亿计的产业效益,还会极大地丰富我们未来的生活。人们可以将目前以分散方式存在的电视机、音响、电脑、电话等媒体终端集成为一体。到那时,一套完整的宽带多媒体终端可完成所有的信息获取和交互功能,还可变目前的被动获取方式为主动获取方式。我们目前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将来会实现“秀才不出门,可办天下事”。

 

转载地址:http://www.voipchina.cn/technology/2004-03-22/36527.shtml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