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运营商网络转型已成必然
随着TDM流量的相对萎缩,以及运营商下一代业务规划的落实和不断演进,构建“全IP的NGN网络”,已经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识。而随着IP技术向电信运营网络的渗透,多种新应用,特别是IPTV、视频通信等新型业务的膨胀式发展,城域网络已经成为电信宽带网络发展的瓶颈。因此,运营商在城域网领域内,通过技术选择的转型,为业务转型提供基础和条件已经成为必然。
2007年5月13日,电信设备商爱立信公布的预测资料表明,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以宽带、IPTV为主的数据业务将在现今基础上增长十倍。但是爱立信总裁兼CEO思文凯同时也表示:“流量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同比提高。”IP专家侯自强也表示:“宽带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当前运营商主要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网络流量的快速增长,并不能帮助运营商提高收入,原因是因为中国宽带市场采用了包月制。”
全球运营商都开始积极寻求能够大规模提高网络容量、运维效率,同时能够提供多业务支持和降低运维成本的技术。在如此需求之下,电信级以太网技术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业界对城域以太网设备市场前景普遍看好,国际研究机构Infonetics认为,从2005年到2009年,全球城域以太网设备市场总收入将高达496亿美元,而全球加入城域以太网论坛(MEF)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到2007年5月2日,也已经达到121家,其中既有中国电信、美国AT&T、Verizon等大型运营商,也包含日本KD-DI、中国香港电讯盈科等创新运营商,更包括华为、思科、爱立信等一大批主流电信设备商。
自2004年以来,中国电信开始从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以电信增值、ICT(融合通信)、宽带为主线的思维得到了统一性贯彻。而其中,以宽带为基础的“优质网络”改造又成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国内设备商技术特征明显
2007年1月,英国电信(BT)选择加拿大北电网络和德国西门子的PBB(ProviderBackboneBridge,运营商骨干网网桥)、PBT技术,作为其下一代网络——21世纪网络的电信级以太网核心技术,从而使PBB、PBT在市场占有上走在前列。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也明确表示:“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崛起已经势不可当,唯一需要等待时间判断的只剩下采用何种以太网技术而已。”而以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弹性分组环)、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运营商骨干网传输)、ERP(Ethernet Ring Protection,以太网环保护)为核心的四种以太网技术,成为全球运营商较为关注的技术方向。
在中国网络及电信设备供应商中具有强大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例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烽火网络、华为技术等,也在电信级以太网研发领域进行了巨大投入。此外,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其他公司,也正在积极参与。其中,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烽火网络分别借助阿尔卡特和烽火科技集团,其电信级以太网方案的技术特征最为明显。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已经为上海电信、江苏电信提供了VPLS方案。由于VPLS是将第三层的MPLS扩展到第二层,因此在业务承载类型上具有优势,同时也使运营商在业务配置、业务提供以及业务管理上更为轻松。但VPLS相对较高的成本,成为其合同额度较大、覆盖范围却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
烽火网络则依托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Carrier Ethernet Multi-Service Platform,CESP),提供包括直接新建、平滑演进两种方案。由于烽火网络公司代表中国在2003年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城域网多业务环(Multi-Service Ring,MSR)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编号ITU-X.87),而MSR自身又继承了RPR,在其上有充分扩展的技术标准,支持ITU-TX.87多业务环标准,支持Y.1731以太网OAM功能和G.8031以太网线性保护功能,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应用的部署。因此,自2006年以来,烽火网络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的各种集中采购中接连中标,表现比较突出。
从3Com撤资后的华为,仍然在国内高端电信级城域以太网市场拥有最高份额,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电信运营商网络IP化进程的推进,华为应用于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高端路由设备和交换设备出货量都有所增加。由于华为电信级城域以太网方案以基于PBT技术为主,因此华为对国际厂商的阻击力度有可能体现得最为明显。
电信城域网难点在减少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仍然拥有全国大部分光缆和铜缆资源。尽管作为固网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用户ARPU在下降,但是随着基于固定网络的各种应用,特别是IPTV、视频等宽带新业务的兴起,以及骨干网扩建的基本完成,运营商建设重心已逐渐转至城域网领域。甚至可以说,在未来5~10年,谁能够占领城域网,谁就能更加接近用户,谁就更容易握有主动权。
自2002年中国基础电信业南北拆分以来,各运营商都加大了城域网的建设与改造。特别是中国电信,在提出从基础业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开展下一代城域网的优化和升级。
城域网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它既是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桥接区,也是传输网和接入网以及业务网的融合区。对于电信城域网而言,除了对传统电信网络和数据网络的融合承载之外,它还将牵涉到现有及未来多种类业务的承载及融合,因此,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都已针对电信城域网络领域悄悄展开扩张之战。
目前,虽然国内电信运营商仍然关心基于交换机的IP城域网在QoS、50毫秒切换保护、高可靠性以及组播方面的性能,但是,这些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无论是上海贝尔的VPLS方案,华为公司的多业务IP城域网方案,以及烽火网络提供的CESP方案,还是北电网络提供的PBT方案,都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运营商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单种方案的多厂商之间寻求无缝互操作性,以及在电信级城域网上实现更优的控制和网管。
此外,运营模式的不清晰,也是电信城域网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即使是面对企业用户,电信城域网的建设能够为其提供什么?又如何让运营商在更短的时间里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获取更大收益?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回答。“但是,IP城域网的发展,将是电信城域网发展的唯一方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表示。
从目前现状看,由于城域网已经成为全网宽带应用的制约所在,电信级以太网必然会携IP应用的主流优势,成为最主要的网络承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