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 频道

第三代MSTP关键技术综述1


摘 要:首先概述了MSTP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接着详细介绍了第三代MSTP技术中虚级联、通用成帧规程、链路容量调整机制和智能适配层等关键技术,并对实现智能适配层的MPLS和RPR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关键词:城域网,MSTP,MPLS,RPR

  一、MSTP概述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IP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传送需求使得用户接入及驻地网的宽带化技术迅速普及起来,同时也促进了传输骨干网的大规模建设。由于业务的传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以承载话音为主要目的的城域网在容量以及接口能力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业务传输与汇聚的要求。于是,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应运而生。

  MSTP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上,以太网新业务的QoS要求推动着MSTP的发展。一般认为MSTP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MSTP的特点是提供以太网点到点透传。它是将以太网信号直接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进行点到点传送。在提供以太网透传租线业务时,由于业务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Mbit/s因此,第一代MSTP还不能提供不同以太网业务的QoS区分、流量控制、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以及以太网业务层的保护等功能。

  第二代MSTP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它是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以太网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基于SDH虚容器的点对点链路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相对于第一代MSTP,第二代MSTP作了许多改进,它可提供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多用户隔离和VLAN划分、基于STP的以太网业务层保护以及基于802.1p的优先级转发等多项以太网方面的支持。目前正在使用的MSTP产品大多都属于第二代MSTP技术。但是,与以太网业务需求相比,第二代MSTP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不能提供良好的QoS支持,业务带宽粒度仍然受限于VC,基于STP的业务层保护时间太慢,VLAN功能也不适合大型城域公网应用,还不能实现环上不同位置节点的公平接入,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针对点到点链路,等等。

  最近才出现的第三代MSTP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QoS。在第三代MSTP中,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通用成帧规程(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高速封装协议、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等多项全新技术。因此,第三代MSTP可支持QoS、多点到多点的连接、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等功能,能够实现业务等级协定(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等。此外,第三代MSTP还具有相当强的可扩展性。可以说,第三代MSTP为以太网业务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转载地址:http://www.voipchina.cn/technology/2004-03-15/36515.shtml

0
相关文章